云南省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2月份开学测试
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3分)
1. 甲和乙两同学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样的实验仪器和方法步骤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实验试剂及用量如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组实验的离子方程式均为H++OH-===H2O
B. 中和热测定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C. 正常情况下,甲同学实验中中和反应起始速率大于乙同学
D. 两组实验中碱均过量,其目的是让酸反应完全
2. 室温时,将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未知浓度的某一元酸HA溶液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当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HA为弱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mol·L-1
B. a点时:c(A-)-c(HA)=2c(H+)-2c(OH-)
C. c(HA)+c(A-)+c(Na+)的值:b点近似等于c点
D. d点时:2c(HA)+2c(A-)=3c(Na+)
3. 25 ℃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 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减小
C. 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 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 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v正增大、c(D)增大的是( )
A. 移走少量C B. 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 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 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
5.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当达到滴定终点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与OH-恰好完全反应 B. 溶液的pH大于7
C. H+略过量,溶液显酸性 D. 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6.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1的NaHSO4溶液:c(H+)=c(SO)+c(OH-)
B. 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
C. CO2的水溶液:c(H+)>c(HCO)=2c(CO)
D. 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c(C2O)+c(H2C2O4)]
7. a g C2H5OH(l)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为Q kJ,经测定,生成的C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5 g沉淀,则表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0Q kJ·mol-1
B. 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40Q kJ·mol-1
C. C2H5OH(l)+O2(g)===CO2(g)+H2O(g) ΔH=-20Q kJ·mol-1
D. 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40Q kJ·mol-1
8. 在25 ℃时,将两个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逸出a mol气体,同时有b g Na2SO4·10H2O晶体析出。若温度不变,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9. 高能锂离子电池总反应式为2Li+FeS===Fe+Li2S,LiPF6·SO(CH3)2为电解质,用该电池为电源电解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PF6·SO(CH3)2可用Li2SO4水溶液代替
B. 当转移1 mol e-时,b室离子数增加NA
C.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Fe+Li2S-2e-===FeS+2Li +
D. 若去除阴离子膜,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
10. 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时以纯铜作阳极
B. 电解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11. 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12. 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 mL pH=2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3。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B. 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10c(OH-)甲=c(OH-)乙
C. 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得到溶液的pH=5
D. 若分别与5 mL pH=12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
13. 已知pOH=-lg c(OH-)。T ℃时,向50 mL 0.1 mol·L-1 MOH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溶液pH、pOH随滴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MOH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pH=6.5
B. a=12
C. 盐酸滴定MOH实验中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比选甲基橙误差更小
D. T ℃时,M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约为1.0×10-3
14. 下列各项中指定的比为2∶1的是( )
A. 相同温度下,2 mol·L-1醋酸溶液与1 mol·L-1醋酸溶液中c(H+)之比
B. H2CO3溶液中c(H+)与c(CO)之比
C. Na2CO3溶液中c(Na+)与c(CO)之比
D. 常温下,0.1 mol·L-1 Na2CO3溶液与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的c(Na+)之比
15. 常温下,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少量Cu2+、Pb2+、Cd2+等,通过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并过滤除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后的溶液中一定没有S2-
B. MnS难溶于水,可溶于MnCl2溶液中
C. 常温时,CuS、PbS、CdS比MnS更难溶
D. 加入MnS后生成CuS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16.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NH3被氧化为常见无毒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B. 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D. 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17. 常温下,Mn+(指Cu2+或Ag+)的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直线MN代表CuS的沉淀溶解平衡图线
B. 在N点Ksp(CuS)=Ksp(Ag2S)
C. P点:易析出CuS沉淀,不易析出Ag2S沉淀
D. M点和N点的c(S2-)之比为1×10-20
18. 用如下装置处理含KMnO4的废液,使锰元素转化为MnO2沉淀,从而消除重金属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nO处理完全后,实验结束时左侧可能会生成沉淀
B. 右侧产生的Fe2+沉淀MnO的离子方程式为7H2O+3Fe2++MnO===3Fe(OH)3↓+MnO2↓+5H+
C. 当电路中转移6 mol e-时,可以产生87 g MnO2沉淀
D. 为了增大右侧溶液的导电性可以加稀硫酸造成强酸性环境
19. 1807年,化学家戴维通过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4NaOH(熔融)4Na+O2↑+2H2O;后来盖·吕萨克通过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金属钠:3Fe+4NaOHFe3O4+2H2↑+4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OH--2e-===H2↑+O2↑
B. 盖·吕萨克制钠的原理是利用铁的还原性比钠强
C. 若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则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不同
D. 目前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取金属钠(如图所示),电解槽中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
20. 下列有关两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中,电子移动的路径是Zn→Cu→CuSO4溶液→KCl盐桥→ZnSO4溶液
B. 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装置①可用Na2SO4替换ZnSO4,用石墨替换Cu棒
C. 装置②中采用石墨电极,通电后,由于OH-向阴极移动,导致阴极附近pH升高
D. 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 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N2和6 mol H2通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的反应:N2(g)+3H2(g)2NH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 mo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使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
(1)若a=1 mol,c=2 mol,则b=________ mol,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填“正”或“逆”)方向进行。
(2)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________。
(3)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的混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为6.5 mol,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2. 现有pH=2的醋酸甲和pH=2的盐酸乙:
(1)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移动,若加入少量的冰醋酸,醋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H(乙)。若将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
(3)各取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V(乙)。
(4)取25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______c(CH3COO-)。
23. (1)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①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_(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②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该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
(2)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 kJ·mol-1,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kJ。
24. 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Cr2+H2O2Cr+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Cr2(橙色);Cr(黄色);Cr3+(绿色)。
(1)ⅰ可证明反应Cr2+H2O2Cr+2H+的正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ⅱ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是________。
(3)ⅲ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继续实验
①解释溶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变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反应热的数据,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以进行理论推算。
Ⅰ.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用量热计来测量反应热。我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则:
(1)用98%浓硫酸(密度1.84 g·cm-3)配制浓度为0.5 mol·L-1稀硫酸450 mL。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
②选用的主要仪器有:烧杯、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中和热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
②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次。
③现用25 mL 0.5 mol·L-1的稀硫酸与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以下操作可能会导致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稀硫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Ⅱ.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反应热均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3)已知: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
反应N2(g)+3H2(g)2NH3(g) ΔH=a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________。
(4)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
Fe2O3(s)+3CO(g)===2Fe(s)+3CO2(g) ΔH1=-24.8 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2=-47.1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ΔH3=+640.5 kJ·mol-1
请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2. D 3. D 4. C 5. B 6. A 7. B 8. D 9. C 10. D 11. D 12. B 13. D 14. D 15. C 16. D 17. D 18. D 19. C 20. B
21. (1)3 逆反应 (2)1<c<4 (3)降低温度
22. (1)向右 向右 减小 (2)小于 2 (3)大于
(4)小于
23. (1)①放热 E2—E1 ②409.0 kJ·mol-1 (2)299
24. (1)放热 (2)KOH(合理即可)
(3)不能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平衡会逆向移动,所以溶液橙色加深,不能说明是由于氢离子浓度的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引起的
(4)在酸性条件下,K2Cr2O7的氧化性更强
(5)①K2Cr2O7中存在平衡:Cr2+H2O2Cr+2H+,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氢离子结合,降低氢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
②Cr2+8H++3S===2Cr3++3S+4H2O
25. (1)①13.6 ②玻璃棒 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①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3 ③B
(3)-93
(4)CO(g)+FeO(s)===Fe(s)+CO2(g)
ΔH=-218.05 kJ·mol-1
试卷分析
题型分析(共25小题)
题型 题目数量
单选题 20
填空题 3
实验题 2
难度分析(平均难度0.62)
难度 题目数量 占比
中档题 17 68.00%
基础题 6 24.00%
较难题 2 8.00%
知识点分布(共考核个17知识点)
知识点 题目数量 数量占比
反应热及其测量 1 4.00%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综合 2 8.00%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 4.00%
无 2 8.00%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2 8.00%
燃烧热 1 4.00%
电解池中的有关计算(守恒定律) 1 4.00%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综合 2 8.00%
电解原理的应用 2 8.00%
二次电池 1 4.00%
溶液稀释后pH的变化规律 1 4.00%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 4.00%
电解原理的综合应用 1 4.00%
等效平衡 1 4.00%
化学反应速率的综合考查 1 4.00%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4.00%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综合 1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