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份开学测试
高一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
1.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 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探究
C. 《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 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2.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 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3.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
A.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 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 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4. 下图所示的皇家园林被侵略者野蛮焚毁。这一严重事件发生在( )
中英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
A. 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B.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 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D. 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6.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诗中赞誉的人物是( )
A. 郑和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7.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下列有关这一时期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确立了察举征辟制
B. 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C. 冶铁业采用灌钢法
D. 儒佛道“三教”融合
8. 在隋至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由此可见,隋至唐初( )
A. 实行三省六部制 B. 决策与行政分离
C. 实行集体宰相制 D. 决策权归门下省
9. 唐代御史若进言莅事不当,会被杖责;明代开始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则无此类事情发生,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由此可知( )
A. 两宋政治远比唐代清明 B. 宋朝重文轻武特征显著
C. 宋朝君主集权远逊唐明 D. 唐明两朝君权更为集中
10. 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政 C. 中央集权 D. 君主专制
11.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
A.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 疆域规模的扩大
12.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行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张骞通西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有 (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14.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
是 ( )
A. 三分相权 B. 废除宰相制度 C. 实行行省制度 D. 设内阁
15.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16.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17. 据学者研究,西汉初期就同姓诸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分封的同姓王( )
A. 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 B. 背离了设置时的初衷
C. 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D. 不可都视为割据势力
18.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19.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古代邦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20. 顾炎武认为“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柳宗元强调“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此其所以为得也”。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都认为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 都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 都强调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 D. 制度的更替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废宰相后与宰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共分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再评述该历史事件。(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准确全面)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依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1. B 2. C 3. B 4. B 5. A 6. B 7. C 8. C 9. A 10. D 11. A 12. A 13. B 14. B 15. C 16. B 17. D 18. D 19. B 20. D
21. (1)差异:依据不同:分封制——出身、血缘宗族;郡县制——军功、选贤任能。方式不同: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
(2)性质: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性质的机构、内侍机构、顾问机构)。作用: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2. 示例1: 情节:清朝覆灭,民国建立。
历史事件:这一情节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评述: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1911 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 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示例2:情节: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
历史事件: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评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还可以从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3. 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起草民法典;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颁布民法通则;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我国制定出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我国加快起草并于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特点: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分析
题型分析(共23小题)
题型 题目数量
选择题 20
非选择题 3
难度分析(平均难度0.61)
难度 题目数量 占比
中档题 7 30.43%
基础题 11 47.83%
较难题 5 21.74%
知识点分布(共考核个19知识点)
知识点 题目数量 数量占比
两汉的文化 1 4.35%
儒学的复兴 1 4.35%
社会的变化 1 4.35%
两次鸦片战争 1 4.3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 4.35%
疆域的奠定 1 4.3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时综合 1 4.35%
三省六部制 1 4.35%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 8.70%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3 13.04%
秦的统一 2 8.70%
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1 4.35%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时综合 1 4.35%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 4.35%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 4.35%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 4.35%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综合 1 4.35%
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 1 4.35%
改革开放进程 1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