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新课导入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kòu
yīng
jī
fēi
yīng 应当
yìng 答应
新知讲解
哲理诗
知诗人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sì宗,号靖jìng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ōu)。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其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四朝闻见录》等。
新知讲解
解诗题
游园不值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没有遇到人。“值”,遇到。
新知讲解
明诗意
1.看注释、结合插图、查资料、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读出画面……
2.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回想一下学习古诗有什么方法?
新知讲解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注释:
[应]大概,表示猜测。
[怜]怜惜。
[屐齿]指木屐低下突出的部分。屐,木鞋。
[印苍苔]在青苔上留下印迹。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句意:大概园主人怜惜青苔,担心我的木履踩坏了它,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第一句写门前所见所想。猜测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履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第二句写园门紧闭,访友不遇,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柴扉”久叩不开,说明主人不在家。
看注释、结合插图
新知讲解
这时如果你是诗人,你会猜测?心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句意: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伸到墙外来了。
第三句展开想象,想象园中春色,说明“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第四句用“一枝红杏”代写“春色满园”,虽未亲眼得见“满园春色”,却能从出墙的这“一枝”,遥想墙内诸多花木该是怎样争奇斗艳。同时,诗人还用一个“出”字,赋予了景物勃勃生机,进一步点染出浓浓的春意。
看注释、结合插图
新知讲解
这时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想?心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不住
显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感情由失望到惊喜
春色
红杏
出墙来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
景中含情
景中寓理
新知讲解
悟写法
拟人
指导朗读
前两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失望、扫兴,后两句语调上扬,语速稍快,重读“关”“出”要读出对看到“一枝红杏”的欢快、惊喜之情。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新知讲解
赏诗歌
这首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作者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可能园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园。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的善解人意,也表现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那一枝红杏伸到墙外,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管园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春色完全占满了。
新知讲解
《游园不值》,通过写诗人 的所见所感,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 。
喜爱、赞美之情
主题概括
春日游园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出现的又一座艺术高峰。虽然宋代诗人没有唐人那样的蓬勃气势,他们的诗有时读起来觉得很简单,但仔细体会,你会发现,他们会在诗里表达自身的一些思考、体会,甚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诗称作“理趣诗”或“哲思诗”。这种“理趣”和“哲思”使宋诗具有了一种不同于唐诗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
诗
拓展资料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哪句诗蕴含哲理?
拓展资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拓展资料
哪句诗蕴含哲理?
7 游园不值①
[宋] 叶绍翁
应怜 ,
久 不 开。
关 不 住,
一 枝 。
背一背
1.诗中事
(1)诗人________ (人名)去游园,没有遇到主人,这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看出,也可以从题目中的“________ ”看出。
叶绍翁
小扣柴扉久不开
不值
(2)诗人猜想主人不开门的原因是( )
A.讨厌自己,不想接待自己。
B.担心木屐踩坏他怜惜的青苔。
B
练一练
2.诗中理
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两句诗,我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园子里春意正浓,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
练一练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说明了“ ”的道理。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示例: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练一练
1、背诵这首诗的注释和诗句的意思,并默
写诗句。
2、课外搜集两首哲理诗,背一背。
3、预习第一课《北京的春节》。
练一练六下语古诗词诵读 7 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注释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诗中蕴含的“理趣”和“哲思”。
【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2.结合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深刻意蕴。
【教学难点】
1.调动学生的古诗积累,感受宋诗所表达的“理趣”和“哲思”。
2.拓展、积累其它充满“理趣”和“哲思”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七课时
一、观察插图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古诗词”诵读板块。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每首都给你们留下了不同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让你想起哪首诗吗?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出示《夜书所见》的插图:
从图中两个小孩在捉蟋蟀,还有变黄的梧桐树叶、茅草屋前的篱笆、一江秋水上的小舟等,知道这首诗是《夜书所见》。
教师:能够抓住插图中的景物进行有依据地判断。是的,这首诗就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大家读一读吧!
出示《夜书所见》这首诗: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渔火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诗人另一首诗《游园不值》,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哲理诗。出示《游园不值》这首诗、注释及插图: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轻松地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听范读,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多音字:应当yīng
答应yìng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划分节奏,读出感情,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作者。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其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四朝闻见录》等。
2.解诗题
“不值”,没有遇到人。“值”,遇到。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3.明诗意。回想一下学习古诗有什么方法?
(1).看注释、结合插图、查资料、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读出画面……
(2).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4、品悟诗句
①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注释:
[应]大概,表示猜测。
[怜]怜惜。
[屐齿]指木屐低下突出的部分。屐,木鞋。
[印苍苔]在青苔上留下印迹。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句解:第一句写门前所见所想。猜测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履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第二句写园门紧闭,访友不遇,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柴扉”久叩不开,说明主人不在家。
诗意:大概园主人怜惜青苔,担心我的木履踩坏了它,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教师:这时,如果你是诗人,你会猜测……
结合插图明确诗句第3句和第4句的意思。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看见的是……,想象到……
句解:第三句展开想象,想象园中春色,说明“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第四句用“一枝红杏”代写“春色满园”,虽未亲眼得见“满园春色”,却能从出墙的这“一枝”,遥想墙内诸多花木该是怎样争奇斗艳。同时,诗人还用一个“出”字,赋予了景物勃勃生机,进一步点染出浓浓的春意。
诗意: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伸到墙外来了。
教师:这时,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想……
(3)感悟写法。
这首诗运用拟人写法,以点带面的写法,巧用伸出墙外来的“一枝红杏”,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主人园子里“春色满园”的繁花似锦的生机蓬勃的画面。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春色在这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5、指导朗读。
前两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失望、扫兴,后两句语调上扬,语速稍快,重读“关”“出”要读出对看到“一枝红杏”的欢快、惊喜之情。
6、.赏诗歌。
本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作者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可能园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园。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的善解人意,也表现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那一枝红杏伸到墙外,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管园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春色完全占满了。
7、知主题。
《游园不值》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拓展
出示资料1: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出现的又一座艺术高峰。但宋代因四周战事频频,而且打败仗居多,国势国运明显失落了天地元气。这种整体态势使得文人不可能像盛唐那时朝气蓬勃。他们的诗有时读起来觉得很简单,但仔细体会,你会发现,他们会在诗里表达自身的一些思考、体会,甚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诗称作“理趣诗”或“哲思诗”。
2、现在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哲理诗?
如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说正在快迷路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个村庄.从深层意思上讲,这是在劝慰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不要丧失信心,也许在极度困难之时,会突然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许多人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打击,就会心灰意冷,乃至绝望,有的甚至走向绝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下去,美好的生活就会在你的努力下出现.正所谓失望过后就是希望,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下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再比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整首诗《题西林壁》等。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题西林壁》的道理
1、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只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答案。
2、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五、练习
(一)背一背
游园不值①
[宋] 叶绍翁
应怜 ,
久 不 开。
关 不 住,
一 枝 。
(二)练一练
1.诗中事
(1)诗人________ (人名)去游园,没有遇到主人,这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看出,也可以从题目中的“________ ”看出。
(2)诗人猜想主人不开门的原因是( )
A.讨厌自己,不想接待自己。
B.担心木屐踩坏他怜惜的青苔。
2.诗中理
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两句诗,我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说明了“ ”的道理。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生练习抄写古诗,整体感受书写之美。
3、课外搜集两首哲思诗,背一背。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同时感受书写之美。
板书设计
柴扉——久不开 扫兴
游园不值 春色——关不住 惊喜
红杏——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