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材料作文拟题指导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即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好的题目, 总是概括性强,饶有新意,引人深思。
——秦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 2020年8月,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硕士或博士。
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才。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基层很锻炼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综合材料内容,表达你的看法。
火眼金睛
1.《“人才”在内部流失》
2.《论青年的择业观:如何择业》
3.《乘风破浪,勇做时代添薪人》
4.《诵基层之诗,歌发展之章》
5.《“基”不可失》
6.《心有凌云志,何惧基层苦》
7.《从“低”出发,抓住机遇》
拟题雷区
1.偏离材料
2.过大过空
3.缺乏文采
4.拖沓冗长
5.晦涩朦胧
好题标准
一、言简意赅,包孕文章主题;
二、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
既要突出中心,又要富有文采。
共觅良方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 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 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各地跃跃欲试的想和“琅琊“攀亲戚,为争”琅琊”地名而费尽心机:安徽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而“琅琊榜”的大梁国都就在金陵,江苏也可能要过来争一争.....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拟一则标题。
核心事件是什么
隐藏的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是什么
《改名图利,短视之举》
《文化须自爱,改名要谨慎》
《有一种改名叫买椟还珠》
拟题“1+1”
核心事件
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 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别以学习之名,错过了劳动》
《劳则生欢,动则生慧》
《以小我之劳,铸大国之梦》
《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行劳神不倦,吃苦趁年华》
高考作文拟题法
一、对称法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面对死角,转换视角》
《个体有担当,国家有力量》
《微信诚可爱,用好价更高》
《登高自卑,来日方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高考作文拟题法
二、四字法
让、不、以(用)、是
《让理智战胜贪欲》
《让城市更有“温度”》
《让“互联互通”点亮每颗心灵》
《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
《莫让谣言污染了“朋友圈”》
《别让时间消磨斗志》
高考作文拟题法
《巧诈不如拙诚》
《文明底线不可亵渎》
《用激情点燃“心灵的青春”》
《以文化创新擦亮“中国名片”》
《以理性铲除偏见的土壤》
《“平衡”是一种大智慧》
《“和”文化是中国人的血脉》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高考作文拟题法
三、动宾法
《做个精神明亮的人》
《养一身浩然正气》
《放开“思维缰绳”》
《打破“标签化”思维》
《警惕“精神缺钙”》
《拆除心中那堵“墙”》
高考作文拟题法
四、问句法
疑问、反问
《教育,如何让生命蓬勃生长》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追求理性应从哪里起步》
《岂可自甘为“蓬间雀”》
《规矩岂能“束之高阁”》
高考作文拟题法
五、化用法/修辞法
《风雪战疫人》
(化用唐诗名句“风雪夜归人”)
《铁肩担民生幸福,妙手著脱贫文章》
(化用名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将“文化创新”进行到底》
(化用歌词“将爱情进行到底”)
《诵基层之诗,歌发展之章》
《忙兮忙兮奈若何》
《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独立吧,少年!》
《只问使命,无问西东》
《江山易改,本性可移》
《己所欲慎施于人》
《吃一堑未必长一智》
《鸿雁长飞光可度》
《又一座凯旋门升起》
《让“青铜神树”再现生机》
《 “芥子身”亦可有“须弥心” 》
从古语、俗语、广告语、电影、歌词等中寻找灵感,若能翻出新意,则更佳!
总结启示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好标题应贴切、准确、简洁、新颖。
因此,在拟制标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要文题对应,能提纲挈领、准确鲜明地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
2、要大题小作,要切口小、挖掘深,切忌虚浮夸张、大而无当;
3、要简洁明快,善于总结概括、提炼升华,避免拖沓冗长;
4、要含蓄生动,遣词造句新颖独特,防止干瘪枯燥、平淡苍白;
5、要巧用修辞,使词句具有文学色彩和审美价值,更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实战演练
(2020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元终成=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 (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识人之能,难能可贵》
《君子“成人”亦“成己”》
《胸有丘壑 国家至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实战演练
(2021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弱者非恒弱,强者当自强》
《勤能补弱是良训,耕耘谦逊是强者》
《胜人者有力,自勤者强》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弱至于强,得养生焉》
《弱者当自强,强者要担当》
《 “芥子身”亦可有“须弥心” 》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随方就圆,上善若水》《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方圆之间任逍遥》
《方圆寸心知》
《让方圆之道尽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