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锦 瑟
李商隐
古诗词诵读
■ 情痴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约813年~约858年
■ 情痴李商隐
约813年~约858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注释:
1.西昆:西昆体,以用典、华丽为特色。这里指李商隐的诗。
2.郑笺:《诗经》难懂,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之作笺注。
3.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们都喜欢李商隐的诗,认为写得好,唯独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像郑玄注释《诗经》那样来为李诗作笺注。
■ 情痴李商隐
元好问(1190-1257)
情到深处便迷离
锦 瑟
李商隐
■ “锦瑟”题解
1.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有二十五弦。
2.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按古诗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际上是一首无题诗。
■ 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情感。
■ 整体感知
3.再次品读诗歌,结合注解,找出诗眼。
(1)内容之眼__________
(2)情感之眼__________
①无端:无缘由。
② 柱:瑟上系弦的木块。
③华年:指青年时代。
思华年
①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
②只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③惘然:模糊不清、怅然若失的样子。
惘然
■ 文本研读
四个典故:
(1)庄周梦蝶(2)杜鹃啼血
(3)鲛人泣珠(4)良玉生烟
■ 文本研读
“庄周梦蝶”的典故中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但那却又是虚缈的梦境。呈现的是一种恍惚和迷惘的人生意境和情绪。
■ 文本研读
这个典故中包含的是人生苦苦的追寻,一种悲戚的执著。
■ 文本研读
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上,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营造的是一种阔大寂寥的人生意境。
■ 文本研读
这个典故代表的是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的温暖和朦胧的欢乐 。
■ 文本小结
美好虚渺
恍惚迷惘
苦苦的追寻
悲伤的执著
哀婉凄美
阔大寂寥
美好温暖
朦胧快乐
■ 主题多义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 主题多义
“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北宋·刘攽《中山诗话》
“谓锦瑟为贵人爱姬者,刘贡父(刘攽)也;谓为令狐楚之妾者,计敏夫(北宋学者)也。”
——清·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
“义山尝通令狐楚之妾,名锦而善弹,故作以寄思。”
——明·屠隆
■ 主题多义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胡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婉然多病,故云然也。”
——《李义山诗集辑评》
朱彝尊
■ 主题多义
“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感年华之易逝,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字。”
“庄生句,言其情历乱;望帝句,诉其情哀苦。珠泪玉烟,以自喻其文采。”
——《李义山诗集辑评》
■ 主题多义
“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
——吴汝纶《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余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与恋爱无关。”
——岑仲勉《隋唐史》
■ 读诗之法
读诗
需要激发
我们的想象力
解读诗歌
既有法
又无定法
读诗的要义
不在解读
而在感受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