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9 10: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功的原理是什么?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什么是功?功的两要素是什么?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温故知新
用手直接对沙子做功与手对机械做功相等吗?
克服沙子重力G木做功
克服沙子重力G木做功
克服动滑轮重力G轮做功
克服轮与绳的摩擦力f做功
要提升G,同时必须将动滑轮也提升。这时要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而额外做功,否则你不能完成任务。这种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是额外功。
提升重物G是目的,有利用价值,是有用功
要实现目的,完成有用功,必须施加动力F对滑轮做功,是总功
1、有用功:把完成某项任务时对人们有用且必须做的功(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
2、额外功:把完成某项任务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无价值的功)
3、总功:把完成某项任务时动力所做的功
(付出的总功)
W总=W有+W额
克服被提升物体的重力G所做的功
W有=Gh
A、克服动滑轮的重力G动所做的功
B、克服轮轴间的摩擦所做的功
C、克服绳重所做的功
W额=G动 h
W总=Fs
1.在用水桶提水时,对谁做的是有用功?对谁做的是额外功?总功又是什么?
2.在把水中的桶打捞上来时,对谁做的是有用功?对谁做的是额外功?总功又是什么?
有用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做功目的决定。
G
F
h
A
C
B
L
FL
W总=
W有
=Gh
理想状态下:当斜面光滑(不计摩擦阻力时)
W额=0
斜面三功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省功
实际的斜面往往是粗糙的,存在着摩擦
F
h
L
f
FL
W总=
W有
=Gh
所以:
FL =Gh+fL
W额=fL
因为:
实际的滑轮组的动滑轮有重力
FS
W总=
W有
=Gh
所以:
W额=G动h
因为:
  图b:挖掘、搬运泥土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机械自重及摩擦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说说看:1、有用功多好还是额外功多好?
    2、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必须做额外功?
请算出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分别是多少?
砂子重100N 人重400N 桶重2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人提沙子做功
1对砂做功
2对桶做功
600J
3克服自重 做功
总功3120J
额外功2520J
120J
2400J
有用功60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人拉滑轮做功
1对砂子做功
600J
2对桶做功
有用功600J
总功720J
额外功120J
12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动滑轮重1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人拉滑轮做功
1对砂子 做功
600J
2对桶做功
3对动滑轮做功
有用功600J
额外功180J
总功780J
60J
120J
砂子重100N 动滑轮重10N 口袋重5N 地面到三楼高6 m
人拉滑轮做功
1对砂子做功
2对口袋做功
3对动滑轮做功
600J
有用功600J
额外功90J
总功690J
30J
60J
请算出刚才的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
1 2 3
有用功(J)
额外功(J)
总功(J)
有用功与总功比值
600
600
600
2520
3120
180
780
90
690
19.2%
76.9%
87.0%
用哪种方法好?
我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中的份额越大越好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友情提醒:正确理解机械效率,关键是明确三种功
2、表达式:
η= ———×100%
W有
W总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是表征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那么机械效率高或低的意义是什么
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高或低.
2.、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即η<1
请你判断:下面说法中是否正确?
1.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
2.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
3.物体做功越慢,机械效率越低( )
4.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
5.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
6.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
7.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 )


×
×
×
×
×
忽略我的重力和摩擦,我的机械效率是等于1;其它任何情况,我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G
F
讨论:
W额外>0,W总>W有用  所以η<1
W额外=0,W总=W有用  所以η=1
(理想状态)
某台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0%,是什么意思?
活动2: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一个滑轮组,用它来提升重物G。所需器材是:
   动滑轮、定滑轮各2个,铁架台、测力计、刻度尺、细线、重物(钩码)。
G
   (2)、测算滑轮组工作时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①重物G的重量;②重物G上升的高度;
   ③拉力F的大小;④拉力移动的距离。
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组装滑轮组
(2)、测物重G
(3)、测拉力F——利用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提起重物,注意要匀速提起,并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即 测出了拉力的大小。
(4)、测距离h——同时要有同学测出重物上升的距离。
(5)、把测得的三个数据填入表格,并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
钩码上升的高度(h)
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到某一位置处,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数值。
实验次数 物体重量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拉力移动的距离s/m
1
2
数据记录:
3、分析与论证。
这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是90%。
有用功
W有/J
机械效率η
总功
W总/J
18
0.5
9
5
2
10
90%
当改变物重时,用同一滑轮组提不同重物时
的机械效率是不同的,且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越
高。原因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及摩擦力基本不变,而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高。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措施:
(1)提高所提重物的重力;
(2)尽量减轻动滑轮的重力;
(3)减小各种摩擦。
4、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