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地理位置——相对位置
地理二轮复习
这部分是重中之重!
第二、三轮复习的重点都在这个表格里。
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
绝对位置
经度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区位置
流域中位置
估算两地的距离
计算时间
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
判断两点的南北方向和距离
判断气候
判断自然带分布
判断沿岸洋流的分布和特征
判断地球运动的特征(如自转线速度的大小)
判断气候
判断区域的特殊性(如位于秦岭南部,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判断区域的特殊性(如河流下游地形平坦)
分析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如分析邻近地区的资源状况、距离市场的距离等)
经济地理位置
……
认识区域,
服务生产与生活
板块位置
判断板块的稳定性
高度位置
判断气候,自然带等
功能区
功能区+形式区
乌鲁木齐
山
山
脉
山
脉
阿
尔
泰
天
昆
仑
山
脉
塔
里
木
河
图例
城市
河流
48°
公路
铁路
36°
96°
74°
和田
海陆位置
地形区位置
问题1提示给学生选择参照物的方向,即要观察有无特殊纬线;
问题⒉引导学生在描述所示区域与作为参照物的特殊纬线的位置关系时,要从“方位”角度入手﹔
问题3提示学生综合前两个方面来描述所示区域的纬度位置。
请从地理位置出发,分析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9.最有可能观察到左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在左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0.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1.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32.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5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流域中位置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材料二: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喀麦隆( )
A.地处东非高原,最高峰超过4000米 B.沿岸主要受寒流影响,多海雾
C.铁路线贯穿南北,与山脉平行 D.禁猎区数量多,加强物种保护
22.2018年9月,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行,需重点防范
A.大西洋洋中脊地震 B.印度洋海啸 C.环太平洋火山 D.北冰洋浮冰
板块位置
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
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裂谷
6.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5.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2019年6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乌干达国家日”活动。该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布温迪国家公园是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的重要栖息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布温迪国家公园吸引游客主要因为( )
A.距首都约80千米,可进入性强 B.文化独特,世界遗产类型齐全
C.旅游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多样 D.有珍稀野生动物,非凡性突出
24.由图可知,乌干达( )
A.位于赤道以北,水热条件好 B.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C.河湖众多且与裂谷平行分布 D.受冰川侵蚀,湿地面积广大
材料二: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经济地理位置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你
46.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4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强、________。
(4)“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目前,乙地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材料三: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
(4)说明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
5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有地理学者将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地处沿海、河流三角洲或河网地带,一般表现为地理位置的优势﹔二是位于经济技术协作方便、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地方,对新建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三是一个地区的原料、燃料、水源在空间上适当组合并相互接近,也是位置上的重要优势﹔四是具有全国、全省或全地区的适中位置也是一种优势。还有地理学者指出,“区位优势可以先天具有,但也可以在发展中获得,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区位分析要包含时间因素”。
由此可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首先要关注其与河、海、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相关配套设施、消费地、原料、燃料和水源等经济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主要从可接近性的角度概括这种空间关系;继而从交通条件的便利性、资金和技术的可获得性、原料燃料水源和消费地的邻近性、投入成本的多少(主要指运费和新建基础设施的费用)等方面评价这种空间关系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可能影响。同时,要在时间维度上,结合具体原因分析清楚上述空间关系及其可能影响哪些是区域先天具有(或缺失)的,哪些是后天获得(或失去)的。
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对地理位置影响的分析:一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充填了哪些地理要素 二是这些地理要素是如何配置和组织的 三是这种配置与组织方式对区域整体特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