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
1、 播放青蛙和乌龟在水中游泳的视频,学生观看。
2、 提问:片中青蛙属于什么动物?乌龟属于什么动物?
3、 它们都可以在水中游泳,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一个是两栖动物,一个是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动物的内容。
【二】、新课探究
1、 回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当你把它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4)、它靠什么呼吸?
2、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达成共识:
(1)、青蛙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在稻田、池塘、溪边的陆地等绿色的生活环境中,青蛙这样就不易被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深化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还有其他生物有这样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水陆两栖。皮肤裸露而湿润,能辅助呼吸。
引出讨论:青蛙在冬眠时,主要靠什么完成呼吸?(皮肤)
(3)、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和跳跃。
3、教师引导对青蛙的幼体进行探究,让学生观看视频《小蝌蚪找妈妈》。
思考:(1)、蝌蚪有什么特点?
(2)、蝌蚪像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简要讲解。蝌蚪像鱼,说明了两栖动物起源于古代鱼类。
4、认识其它两栖动物,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特点。
如:娃娃鱼(大鲵)、蝾螈等。
5、总结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试着背诵,当堂抽背。
6、课堂交流:小组同学派代表交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安排:完成课后1、3题。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侏罗纪公园》片段,提出问题:恐龙属于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知道这一类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过渡:我们这一节课就要学习这一类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二】、新课探究:
1、多媒体演示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视频,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特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达成共识:
(1)、陆地上
(2)、蜥蜴头部有颈,因此头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3)、它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着地面迅速爬行。
(4)、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鳞片,可以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5)、用肺呼吸。
(6)、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3、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讨论:你们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
5、阅读教材第28页图5-26,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点。
比较项目 青蛙 蜥蜴
所属类群
皮肤
呼吸
生殖和发育
生活环境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2、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