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 病毒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 病毒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12: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组:初二生物 授课人: 授课日期
课 题 第五章 病毒 课时 1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收集并整理从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 感 态 度与 价 值 观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重 点 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通过上网查找有关病毒的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 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关 键 收集并整理从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 具 课件、电视、电脑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病毒的危害2.病毒的利用 二、病毒的发现过程三、病毒的特征1.大小2.寄生在活细胞3.能繁殖 4.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四、病毒的种类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授过程 问题导入: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病毒的危害 演示一组关于口蹄疫、疯牛病、艾滋病的报道,引起学生兴趣后质疑:在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人类依然生活在艾滋病、疯牛病、口蹄疫阴影下,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引起的?引导学生交流对艾滋病的认识。设疑:人类、动物或植物还有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演示患病的动植物图片,如水稻矮缩病、黄瓜花叶病毒在番茄上引起的蕨叶病变、梅毒患者的皮肤、疱疹病人的皮肤、肝炎病人的肝脏等。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艾滋病、口蹄疫都由病毒引起。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并且对艾滋病的预防、传播途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等有一定认识。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回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预防乙,肝炎病,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 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入手,引入新课。从自身的实际,理解病毒引发的疾病与预防措施。 26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新授过程 2.病毒的利用二、病毒的发现过程三、病毒的特征1.小2.寄生在活细胞3.能繁殖4.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四、病毒的种类 设问:我们知道了病毒对生物的危害,那么,病毒是否有利用的价值?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口服“糖丸”的作用?演示图片:罗斯福总统。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如果“糖丸”早问世的话,罗斯福总统可能会站着演讲了。然后说明肝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都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病毒,介绍疫苗的防病原理。介绍科学家让某些病毒携带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的目的,来提高生物的抗病性。那么,病毒到底是什么?它有何特征?是如何被发现的?请大家再一次利用教材,自己找出答案。引导学生描述病毒的发现过程,演示烟草正常叶和烟草花叶病病叶的图片。启发:根据病毒的发现过程(细菌不能通过过滤器,病毒能通过)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形象比喻:病毒与细胞相比,好象篮球与一个摩天大厦。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表示病毒大小。演示动画:病毒的生活。(以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为例。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
演示图片:噬菌体以及病毒的结构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特征。设疑:通过以上的学习,请讨论分析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学生认同病毒在基因工程上的作用。查找有关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生活和发现过程等资料。学生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菌还小。通过观察动画,了解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以及繁殖过程。学生了解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了解病毒的结构是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然后总结出病毒的特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的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包括: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学生看图理解。思考和回答。 表达自己的想法。整合资料。学生通过复习、讨论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思考分析。学生认同病毒分布广、种类多,对生物的多样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 485
基本练习 教材书后题1、2题。
巩固应用 我们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爱滋病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大肠杆菌噬菌体(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归为另一类,请学生判断它们的分类依据?
延伸拓展 启发思考:以流感为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理解病毒的结构组成、生活方式、如何繁殖、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作业 《能力培养》本节作业。
课后反思 本课除了知识目标外,本课的素材还有利于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渗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关教学设计环节上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策略选择适当,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师方面要多多激励学生去质疑和提问,促使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表达、勇于质疑 ,这样做了,学生的激情上来了,自然就把原本比较呆板的课堂变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天堂,从而达到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