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13: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病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病毒的结构;
(2)三种微生物的异同点
三、教材分析
本章是第五单元最后一章的内容,前四章分别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细菌和真菌”,即动物和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只剩余了病毒。由于植物已经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了,因此生物的分类中只剩下了动物和微生物,而微生物中的病毒是唯一一个没有细胞的生物,因此把病毒这部分内容单独分为一章来学习,并与前一章“细菌和真菌”对比学习。
四、教学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但并不知道病毒与细菌、真菌的区别,容易将病毒与细菌和真菌混淆。因此,在学习病毒时应将三种不同微生物的结构,生殖方式及生活方式对比学习,进而使学生掌握三种微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病毒,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上面显示了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人们发现的禽流感类型,最后一条是13年在我国发现的H7N9,当时在我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你知道这些禽流感的罪魁祸首是谁吗?(病毒)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病毒。
(二)探究新知
1、病毒的发现过程
疑问:病毒是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
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病毒到底有多小?
总结:病毒很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纳米计量。
2、病毒的形态
疑问:常见的病毒有哪些?通过观察病毒的图片,你能归纳出病毒有哪些形态吗 你还记得细菌有哪些形态吗?
叙述:病毒是球形、杆形、蝌蚪形,细菌是球形、杆形、螺旋形。
3、病毒的结构
学生探究活动:和细菌一样,虽然病毒的形态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请同学根据图片资料,小组讨论,完成两个任务。
(1)与细菌、真菌的结构相比,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
(2)尝试描述病毒的结构。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总结: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的生命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自学教材90-91页的“病毒的结构和繁殖”部分,从文字资料中你能获取有关病毒生命活动的什么信息?
(1)生活方式:
学生归纳总结: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不能独立生活。
(2)繁殖方式:
疑问:请同学回忆一下,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病毒的增殖与细胞分裂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总结:自我复制(演示病毒自我复制过程)。
引导提问:如果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怎样?
叙述: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无法进行任何生命活动。
病毒的种类
疑问: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可以分为哪几类?
总结: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动物病毒;
寄生在植物细胞——植物病毒;
寄生在细菌细胞——噬菌体(细菌病毒)。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结合教材91-92页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整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观看有关病毒的图片):
有害:病毒使人、动植物患病
有益:研制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利用昆虫病毒防治病虫害;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叶和花变色,创造新的花卉品种。
(三)课堂小节
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课后题,练习册选择题
作业:练习册P40填空题
七、板书
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1、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生活方式:寄生
3、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动物病毒
二、病毒的种类 植物病毒
噬菌体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有害
八、教学反思
可以在最后播放有关病毒的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