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病毒
课题名称 授课课题 病毒(八年级生物上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病毒特征及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2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病毒对人类有利和有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2联系生活树立起病毒病并不可怕,可防可治。
教 学 重 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 学 难 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 师 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动画课件;自制病毒模型;
学 生 教材,能力培养
二、教学过程
主题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学过哪些类生物?分别请小组同学到黑板上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的细胞结构简图。总结:这些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共同来揭密一种没有细胞结构,最简单,最微小,和我们有密切联系也最可怕的生物,大家猜猜是——病毒。 分小组合作,代表到黑板粘图。 温故而知新。为学习病毒的知识作铺垫。并立刻明白病毒结构的特殊性。为生物多样性填上特殊的一笔
你听说过哪些与病毒有关的疾病?非典、乙肝、流感、禽流感、艾滋病等等。 积极思维,大胆发言 从日常生活入手,认识到许多传染病的元凶都是病毒。它与我们关系密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学会如下的知识:1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病毒怎样繁殖?3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了解并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主题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病毒的发现 设疑:究竟病毒是一个什么东西呢,(1)它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2)出示科学家图片、感染烟草花叶病、细菌过滤器及电子显微镜图片。让学生看书、小组合作得出结论。(3)提问:要是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这片正常的烟叶会不会患病。为什么?(4)提问:这种滤过性病毒。借助什么才能看见?病毒的大小如何? 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从中提取信息,老师只在其中做适当的引导通过解答相关问题明确病毒的发现,认识病毒的微小。(一般为100纳米,是大约为细菌的百分之一)体会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精心设计、缜密实验、先进仪器。 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于试验的分析有个初步认识。其中所采用的是推理式探究教学。同时了解病毒及其微小,必须借助先进仪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病毒的分类 提问:“有没有人患过烟草花叶病,有没有植物得过流感呢?”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此时自然的过渡到病毒的分类上去。 提问:病毒从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几类?介绍到细菌病毒时播放绿脓杆菌噬菌体来防感染的课件。 认真听讲,能积极思考,细菌按寄主不同分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应用起来却容易出错,并且从这里还可以得出病毒的一个利用。可以为下面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埋下伏笔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设问:“从病毒的发现我们看到了病毒是非常非常小的,那它到底长啥样呢?怎样生活?”此时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病毒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看书总结。 再次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得出结论:病毒必须寄生,靠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引导小组讨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生物吗? 看书,看课件中的图,合作讨论,认真思考比较各种病毒结构图。能概括出病毒的结构观看病毒的生殖课件,按小组回答出病毒如何生活。。 目的:加深印象.将各种结构标记,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就可以对无细胞结构这几个词有个更深的了解。 加深对生物的认识。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大家回忆病毒的繁殖课件,想一想病毒引起的疾病咱们能控制吗?怎样才能抑制它的繁殖?(出示干扰素这种药)。出示疫苗注射示意图,让学生看书了解疫苗的本质。 适当的时候播放出一张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的的幻灯片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只要在得病前期能抑制它的繁殖。看书识记疫苗的概念,辩证了解病毒的作用。 学生自己回答原理 使学生对病毒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可以治疗可以控制。 全面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巩固得出概念图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图解。并在黑板形成概念图。 完成课后练习题 巩固练习,形成清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