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列举生物(植物)的主要类群。
(二)能力目标
1、尝试对生物(植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尝试对生物(植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四: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引用生活实例,明白“分类”是无处不在。
引出认识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推进新课
第一目标:我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生物分类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关系
(1、教师拓展些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教师多媒体展示几种植物图片:浒苔、甘蔗、榕树等图片,组织学生细致观察)
问题:把以上植物摆一摆,谁与谁之间相似性(形态结构等特征)多,用括号把它们归在一起。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展现在纸上,教师取代表性3组,黑板展示,正确与否暂不做判断。)导出怎样进行生物分类
第二目标:我要明白——怎样进行生物分类
点出:根据植物的生活环境、植株大小等进行分类是分类活动中的参考依据。
引出:最科学、最主要的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概念)
实例:1、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营养。
2、哺乳动物: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等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1、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了哪些植物类群?
【1藻类植物、 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 4裸子植物、5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2、它们是依据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第三目标:我要尝试——初步进行生物分类(植物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一年学过的知识,帮助梳理知识,为下一步分类做好准备)
1、是不是所有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不是)
2、种子是不是都有果皮包被?
(不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3、种子内部结构中,是不是都是两片子叶?
(不是,有的种子内只有一片子叶,如玉米、高粱等,这类植物称为单子叶植物。有的种子内有两片子叶,如花生、苹果等,这类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
(教师配合展示图片,重现种子的一些具体结构,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再次巩固)
(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植物分类,了解各植物类群的内在区别和联系)
第四目标:尝试进行一些常见植物分类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标本:蒜、花生、香蕉、羊蹄甲、铁树等,小组讨论,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分类结果。)(再扣上原来未做判断“分类”,让学生自评分类结果正确与否。)
练习巩固(选择题)
课堂小结(收获和疑惑)
布置作业(课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生物分类的意义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关系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三:尝试进行生物分类(植物分类)
藻类植物 → 苔藓植物 → 蕨类植物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