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描述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3.尝试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解释安全输血原则。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展示交通事故中的图片——伤员失血过多。 思考问题。 通过身边的熟悉事件感知生物学的生活性。
【提出问题】失血过多的人为什么需要输血?输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回顾已知:血液的作用,分析当失血过多时对机体的影响,说明输血的重要性。 回顾血液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血量与输血 提问:当人体血量失去多少时需要输血? 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思考题中的相关信息并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实际计算题的演练,体会人体内血量与体重的关系。认识到及时输血的重要性。
【问题1】人体内血量正常值为多少?
【讲解】人体内血量与体重的关系。
【问题2】一次性失血多少会危及生命?
【讲解】不同失血量对应的生命体征。
【点题】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环节三 讲授新课: (二)血型 【提问】输血能随意进行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定格、视频讲解,了解血型的鉴定方法。
【明确答案】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展示图片】红细胞凝集现象。
【讲解】ABO血型的发现过程
【讲解】ABO血型的鉴定原理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通过“翻翻卡”的形式,测试同学们对“血型鉴定”的掌握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对“血型”的理解,进行互动答题。 学生通过实操练习,巩固新知。
【讲解】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凝集原与凝集素)
环节四 讲授新课: (三)安全输血 【讲解】输血的原则 学生识别输同型血的原则同时,记特殊情况,有助于知识点的层次记忆。
【讨论】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你认为有道理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解】输同型血外的特殊情况。
【讲解】成分输血
环节五 讲授新课: (四)倡导无偿献血 【展示图片】公益献血的场景图。 学生聆听并谈自己的感受,理解无偿献血制度。 普及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谈感受】自己或朋友献血的经历和感受或者身边献血救人的感人事迹。
【讲解】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及安全献血对身体的好处。
环节六 拓展延伸 【讲解】Rh阴性血血型 了解Rh阴性血血型 拓展学生视野
环节七 总结 【展示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 回忆总结。 巩固新知。
环节八 典例题讲解 【讲解】3道典例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通过实操练习,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