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13: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 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中重要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这个实验 ,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 ,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又可以尝试通过血流方向和流速等特点来辨别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并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心脏的结构和构建完整的血液循环概奠定基础。
但是,教材中关于该实验活动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具有一定的不足,如(1)选择什么种类的小鱼尾鳍色素才少 ;(2)浸湿的棉絮太厚重,不容易将小鱼包裹;(3)实际操作过程中小鱼难以安定,既污染物镜又影响观察;(4)由于4倍物镜距离载物台有一定的距离,载玻片盖在鱼尾这一操作是否缺乏必要性;(5)普通的光学显微镜难以实现实时分享实验结果的功能;(6)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血管内血液的流速和流向是不同的,但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血管的结构,难以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一一解决以上问题。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初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对比不同血管的流速、流向,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部分和整体的科学思维。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血管受伤的急救方法,培养热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的的流动方向。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血液流向分辨血管的种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 教师提问:在输血或者输液时,你知道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检测血液的时候医生扎你的手指取血,你知道血液是从什么血管流出来的吗? 教师过渡:人体内有几种血管呢?血管中的血流情况如何?我们没有办法用人体进行研究,那能不能用动物材料代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实验一:观察小泥鳅背鳍内血液的流动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老师将课本的实验进行了改进。选择泥鳅进行观察,因为泥鳅价格便宜,生命力强可以反复利用。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到比较发现背鳍比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将观察尾鳍改进为观察背鳍。由于泥鳅活跃难以安定,对其进行麻醉剂安定;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培养皿影响了转换器的转动,使用亚克力板或者透明塑料板代替。最终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改进如课件图所示。 1.介绍完材料用具后,播放实验操作的微课视频。 2.观看数码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结果,讲解三种血管的流速和流向特点。 绘血管联系图:三种不同的血管内血流方向有联系吗?结合你观察的结果,绘制出他们的联系图。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总结:动、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联系,如图。 5. 根据你的观察结果,推测心脏与这三种血管之间的血液流动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画出你的猜想图。 6.根据三种血管的流速推测三种血管的管壁厚度? 教师先讲解毛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进而引导学生猜测动脉和静脉的管壁厚度,引出下一个观察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实验步骤。 学生聆听。 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绘制图形。 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绘制猜测图。 学生推测。 结合教学实际,对本实验的材料用具进行了改进,优化后的实验提高了课堂效率。 自己录制的微课更容易展示清楚实验步骤。 绘制血液联系图有助于学生形成从部分到整体的科学思维。 为下一节课血液循环的内容打下基础。
(3)实验二:观察住的动脉和静脉 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购买猪的主动脉——俗称黄喉;再购买猪心,找到猪心口上的静脉壁与动脉进行比较吗,很容易发现动脉厚弹性大,静脉薄弹性小。 提供同级动静脉的显微图,引导学生判断动静脉。从而总结动静脉的内部结构特点。 学生思考、聆听。 增设观察猪的大动脉和大静脉的观察,利于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
(4)课堂小结:三种血管的比较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今天的探究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血管管壁厚度弹性血流速度管腔大小血流方向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学生认真完成表格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部分,通过表格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总 结和梳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5)链接生活,拓展提升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在输血或者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能不能刺入动脉? 2.护士在针刺入部位的近心端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为什么血管会快速鼓起? 教师进而讲解静脉瓣的功能和静脉曲张的原理。 3. 你手中只有大量的纱布、止血带和消毒药水,当遇到伤及不同血管的病人时,你怎样急救? (1) 毛细血管出血 (2) 动脉出血 (3) 静脉出血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把答案填写再学习任务单上。 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6)课堂巩固 引导学生完成三道训练题。并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三种血管的模型。 实践作业的布置既能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符“双减”之下的课后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