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20: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关于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A.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C.5g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固体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C.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为黄色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人的呼吸 C.蜡烛熔化 D.盐酸挥发
4.有关浓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使纸张、布料、皮肤等脱水碳化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D.如果不慎将张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
6.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7.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A.H+ B.OH- C.H2O D.H
8.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如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物质溶于水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是
A.NaOH B.NH4NO3 C.NaCl D.CaO
10.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个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个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
A.NaOH溶液、酚酞溶液 B.白醋、紫色石蕊试液
C.食盐水、酚酞溶液 D.“雪碧”饮料、酚酞溶液
11.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石蕊溶液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c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13.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
B.b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
C.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纯净物
D.干燥剂一定由NaOH和CaCl2组成
14.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
15.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A.CO2 B.CaO C.Cu(NO3)2 D.HCl
1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二、综合应用题
17.2020年我国仅用10天的时间就建造起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其建材中使用了HDPE膜,它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防潮性。某项目式学习小组对HDPE膜的组成元素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的主要成是NaOH和CaO;②HDPE膜不含氮元素。
【提出问题】HDPE膜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称取2.8 g HDPE膜,按下图组装仪器,先通入氮气,再点燃酒精灯、通入一定量氧气使HDPE膜燃尽,实验中装置B、C、D、E、F对能吸收的气体均完全吸收。
【记录数据】
B装置总质量/g D装置总质量/g E装置总质量/g
点燃酒精灯前 120 120 120
实验结束后 123.6 120 128.8
【讨论交流】
(1)装置B质量增加,说明HDPE膜燃烧产物中有______(填化学式);装置C中铜丝表面的黑色固体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判断:HDPE膜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
(3)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判断:HDPE膜中____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
【反思评价】
(5)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化学实验中如果产生了尾气,需对尾气进行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
18.用某含有CO2、水蒸气的还原性气体(可能含有CO、H2中的一种或两种)经过如下图的装置来确定其成分及C装置中FexOy的化学式。(已知: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D中无明显变化,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还原性气体是____,当C中的FexOy,完全反应后,测得E和F的总重量增加3.52g,C中剩余固体质量为3.36g,则FexOy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没有A装置,则测得的x和y的比值将__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E装置可以收集O2、CO2、H2中的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导管口字母)通入。
(4)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5)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硫酸的性质实验:
①浓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_____性,沾到皮肤上,必需立即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浓硫酸也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瓶盖,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③另外,浓硫酸也能体现其强氧化性,它可以与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非金属固体单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和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液态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结合浓硫酸的①②③性质可知,下列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二氧化碳 B.氨气 C.硫化氢 D.氧气
20.A、B、C、D、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是单质,C为紫红色固体,D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已知Fe和A、B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①Fe + A → C + E; ②Fe + B → D + E 。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 ________ , B _________ ,C ________ 。
(2)现有Fe和A、C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小刚想测定该混合物中C物质的质量分数,他设
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你认为,小刚的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正确”或“ 不正确”) 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 。
21.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
Na2CO3的质量/g _____________
变质NaOH的质量/g _____________
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 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计算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根据“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和_____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
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内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2)成立
丙同学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变成____色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戊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乙、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戊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选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____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镁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计算该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②计算该100g稀硫酸中所含溶质硫酸的质量为____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酒精的挥发性比水更强,加热蒸发的方法会降低75%酒精的浓度,故错误;
B、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以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故错误;
C、5g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小于5g,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故正确;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硝酸钾固体,故错误;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C、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胆矾研碎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蜡烛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盐酸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等脱水碳化,故B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制冷剂,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沾到皮肤或衣服上,要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A、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B、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C、蔗糖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pH约为7.8的鸡蛋清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A. 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 酸都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正确;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这是浓硫酸的特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错误;D. 稀盐酸、稀硫酸能与Mg反应放出氢气,正确。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产生的微粒决定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溶于水,发生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溶液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剂质量不变,但这两种溶液中溶剂一开始不能是零,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A、NaOH溶于水放热,但不与水反应,A选项错误;
B、NH4NO3溶于水吸热,B选项错误;
C、NaCl溶于水基本没有热量变化,C选项错误;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该反应放热,D选项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A、NaOH溶液是无色的显碱性的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显红色。选项A符合题意;
B、白醋是无色显酸性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是紫色溶液。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是无色的中性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雪碧”饮料是碳酸型饮料,显酸性,遇无色的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
【详解】
A、装置③是万用瓶,可用于收集气体,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进入万用瓶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b端排出,氧气或二氧化碳从a端进入。故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此选项错误;
B、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因此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都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型装置,均可使用装置②,此选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④是洗气装置,洗气装置的导气管是长进短出,气体从导管c进入,此选项正确;
D、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密度选择收集装置。
13.B
【解析】
【详解】
A、如果该干燥剂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加足量的水, a溶液含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加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b溶液中含氢氧化钠、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过量,无论怎么组合,b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符合题意;
C、白色固体是碳酸钙,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现象可知,该干燥剂可以是氧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钙中任意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解析】
【详解】
A.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每生成100g碳酸钙的质量,反应而吸收的质量为44g,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 B.浓硫酸 吸水,溶液质量增加; C.浓盐酸挥发使溶液的质量减少,但是物理变化;D.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得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增加。选A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B。
16.D
【解析】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
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
17.(1) H2O
(2) C H
(3)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4)不含
(5)防止环境污染
【解析】
【详解】
讨论交流:(1)装置B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B质量增加,说明HDPE膜燃烧产物中有水,其化学式为:H2O,装置C中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铜丝表面的黑色固体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可知HDPE膜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一氧化碳,HDPE膜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其符号为:H、C;
(3)装置F中是碱石灰,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4)根据实验数据B装置总质量差j计算氢元素质量为,根据E装置质量差计算碳元素质量为 ,2.4g+0.4g=2.8g,等于HDPE膜质量,说明HDPE膜中不含氧元素;
(5)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化学实验中如果产生了尾气,需对尾气进行处理,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
18.(1) 除去还原性气体中的水蒸气 验证C装置中是否有水生成(或检验还原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
(2) CO Fe3O4 偏小
【解析】
【分析】
(1)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当结合水后会形成蓝色的CuSO4·5H2O,故其作用是验证C装置中是否有水生成,B装置中的浓硫酸已经完全吸收了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若此时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与C装置中的FexOy发生反应生成了水,从而证明还原性气体中含有氢气。故填:验证C装置中是否有水生成(或检验还原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
(2)
当C中的FexOy完全反应后,观察到D中无明显变化,说明还原性气体中不含氢气,测得E和F的总重量增加3.52g,根据化学反应和,即说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3.52g,3.52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为3.52g-2.56g=0.96g,故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即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则FexOy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2.56g-1.28g=1.28g,C中剩余固体为铁,其质量为3.36g,则FexOy的化学式中氧、铁原子的个数比为,即FexOy的化学式为Fe3O4。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还原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根据上述分析,若没有A装置,会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导致FexOy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大,即则测得的x和y的比值将偏小。
19. 铁架台 2KMnO4 △ K2MnO4+MnO2+O2↑ O2、CO2 b C CaCO3+2HCl CaCl2+H2O+CO2↑ 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腐蚀 变小 H2SO4+H2S S+SO2+2H2O AD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①是铁架台;(2)A装置属固固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MnO2 + O2↑;(3)E装置属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均比空气大,故该装置可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会先聚集在集气瓶的上部,故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b端通入;(4)根据题意,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率和生成氧气的量,故要控制其反应速率,可通过控制过氧化氢的加入量来实现;分液漏斗就可以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和速率,故选C装置;(5)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②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①浓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必需立即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②浓硫酸也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瓶盖,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溶剂的质量增加,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③淡黄色的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硫,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是二氧化硫,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液态氧化物是水。由此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浓硫酸和硫化氢,生成物是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SO4+H2S==S+SO2+2H2O;④浓硫酸能与氨气、硫化氢气体反应,故不能干燥这两种气体,但能干燥二氧化碳和氧气,故选AD。
20. CuSO4 H2SO4 Cu 不正确 4.2g紫红色固体中包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或4.2g紫红色固体,不只是原来的C物质,或4.2g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C物质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没有文字说明不给分)
【解析】
【详解】
(1)由“C、D是单质,C为紫红色固体”可以推断,C为Cu;
最清洁的能源是H2,故可推断D是H2;由“B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可判断B是浓硫酸;
故②Fe+B→D+E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可推断,E为FeSO4;
那么①Fe+A→C+E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可推断A为CuSO4.
故选CuSO4、H2SO4、Cu.
(2)不正确.4.2g紫红色固体中包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或4.2g紫红色固体,不只是原来的C物质,或4.2g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C物质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没有文字说明不给分).
21. 5.3 4 33.3% 50g 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HCl并非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详解】
解:由图示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生成2.2g二氧化碳时需要的碳酸钠质量是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则由碳酸钠的质量为5.3g,设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y 5.3g
=4g
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100%=33.3%;
[继续探究]没变质氢氧化钠质量为13.3g-5.3g=8g
设参加反应氯化氢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z
z=7.3g;
盐酸的质量= =50g;
[发现问题]根据图形可以看出NaOH被完全中和后(盐酸量为50g),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2气体。
22. H2SO4 红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不能 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0% 44.1
【解析】
【详解】
作出猜想: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硫酸过量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和H2SO4两种物质;
实验验证:
丙同学实验,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
经过进一步分析,戊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知识拓展:
(1)生活中不能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因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①设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硫酸镁的质量为y。

解得:x=30%,y=18g;
答:该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m。
m=29.4g;
设:与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n=14.7g;
100g稀硫酸中所含溶质硫酸的质量=29.4g+14.7g=44.1g;
【点睛】
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除了需要考虑反应生成的可溶物,还需考虑反应物的是否过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