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 造纸、 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用水清洗
2.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Na2SO4 B.NaCl、HNO3
C.HNO3、Ba(NO3)2 D.NaCl、NaOH
3.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和稀盐酸 B.La2O3和稀盐酸
C.La(OH)3和稀盐酸 D.La(OH)3和氯化钾溶液
4.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稀硫酸 加入Ba(NO3)2溶液
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H2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俗名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A 乙醇 CH3CH2OH 酒精
B 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 碳酸氢钠 Na2CO3 苏打
D 氯化钠 NaCl 食盐
A.A B.B C.C D.D
6.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
B.b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
C.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纯净物
D.干燥剂一定由NaOH和CaCl2组成
7.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 )
A.Cu+H2SO4=CuSO4+H2↑ B.Fe+ Zn( NO3)2=Fe(NO3)2+Zn↓
C.CuCl2+2NaOH=Cu(OH)2↓+2NaCl D.Na2CO3+2KNO3=K2CO3+ 2NaNO3
8.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9.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Na2CO3 B.KNO3HCl CaCl2
C.H2SO4 FeCl3NaNO3 D.NaOH HNO3NH4NO3
11.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12.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NaOH、CuSO4、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Ba(OH)2 D.KNO3、NaCl、Ba(OH)2
1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14.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15.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 H2O=H2CO3 B.2HC1 +Ca(OH)2=CaCl2+ 2H2O
C.2KMnO4K2MnO4+MnO2+O2↑ D.2Na+2H2O=2NaOH + H2↑
二、综合应用题
16.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___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7.实验小组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实验并记录如图所示。
(1)用36.5%浓盐酸(密度1.2g/mL)配制250g上述稀盐酸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2)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其质量是______________。
(3)原样品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氢氧化钠变质的百分率为_________。
(4)向E烧杯内加入54.4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只列式,不计算)
18.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提出问题】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该固体不可能是MgO,他们的理由是______;由铜生锈会产生Cu2(OH)2CO3,联想到灰黑色的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查阅资料】Mg2(OH)2CO32MgO + H2O + CO2↑
【实验分析】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到如下现象:______,证明灰黑色的“外衣”是Mg2(OH)2CO3。
由此可知:灰黑色的“外衣”是镁与空气中氧气、______等物质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
【组成测定】小组同学称取2.5g有“外衣”的样品,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A中发生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Mg2(OH)2CO3 + 2H2SO4=2MgSO4 +3H2O + CO2↑
反应II:Mg + H2SO4=MgSO4+ H2↑
实验结束后,装置D内生成氢气体积为2.24L。请回答:(该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D内所得氢气的质量=______。(结果精确到0.1g)
(4)“样品”中金属单质镁的质量分数。______(列式计算)。
19.分类和类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许多化学实验,请依据实验探究的方法将下列实验分类:
A B C D
分类标准为________,包括的实验有________填字母)。
(2)找规律,仿照下列化学方程式,完成另外两个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2H2S+SO2=S↓+2H2O;NaH+H2O=NaOH+H2↑;NH3+NO2—________;CaH2+H2O—________。
20.(原创) 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
若用稀盐酸和碳酸钠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选填下图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③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为O2的收集装置,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O2,应选用装置______(选填上图字母)。
21.小明和小英要验证一块石头是否含碳酸钙。
(1)小明说:“只要取一小块石头放在烧杯中,再在石块上倒入盐酸,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就能证明石块含有碳酸钙。”小英说:“在石块上倒盐酸,产生的大量气泡是盐酸挥发而成的。”小英的说法对吗?_______(填“对”或“不对”)。
(2)小明和小英带着问题请教王老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其实验过程如下:①取一小块石块置于烧杯中,滴加盐酸后,发现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取①中的溶液检验,石块中含有钙元素;③他们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观察到广口瓶中有浑浊现象产生。
在上述实验中,他们进行的是_______实验研究(填“定性”或“定量”)。
(3)假若称取10.0 g石块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并用饱和石灰水吸收,得到的沉淀经适当处理后得干燥固体7.5 g。计算:
①石块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98 g/L,则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毫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A
6.B
7.C
8.A
9.B
10.B
11.C
12.D
13.C
14.C
15.B
16. 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胶头滴管 搅拌,加速溶解 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3.8% 偏小
17. 量筒量取200mL蒸馏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500mL的大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41.7mL36.5%浓盐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 10.6g,8.0g 16.0% 500%
18. 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灰黑色固体变白色,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二氧化碳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排除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影响 0.2g 设2.5g有“外衣”的样品含有镁的质量为
“样品”中金属单质镁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金属单质镁的质量分数96%。
19. 利用对比实验 A、B、C 8NH3+6NO2=7N2+12H2O CaH2+2H2O=Ca(OH)2+2H2↑
20. Na2CO3+2HCl===2NaCl+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A 2NaHCO3Na2CO3+CO2↑+H2O NaOH溶液 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E
21. 不对 定性 75% 1667 m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