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金属材料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金属材料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20:5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 8.1 金属材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会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纯铜比黄铜的硬度更大
C.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等
3.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小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为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在其表面刷漆
4.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抗腐蚀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
5.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6.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A.塑料水杯 B.单车轮胎 C.羊毛衣服 D.青铜雕像
7.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可用作燃料,CO具有可燃性
B.石墨可用作电池的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
C.铝制品因耐腐蚀而用作建筑材料,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氮气可用作焊接某些金属的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钢 B.金刚石 C.焊锡 D.黄铜
10.单质金的性质有:①美丽的光泽;②较好的导电性;③很好的延展性;④很强的耐腐蚀性。经常被人们加工成饰品是利用了金具有的哪些性质(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物品主要是由合金制成的是(  )
A.塑料水杯 B.青铜铸像 C.汽车轮胎 D.羊毛大衣
12.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的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我国利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钢 B.金刚石 C.焊锡 D.黄铜
1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均为固体 B.用武德合金做保险丝是因熔点高
C.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D.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比钛合金的好
14.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15.我国首架试飞成功的大型客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锂铝合金在飞机制造中使用的优点的是
A.硬度大 B.密度小 C.易导电 D.耐腐蚀
16.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钢是一种化合物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C.生铁是一种铁的合金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二、综合应用题
17.2017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进行首次试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标示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 ;
(2)飞机机身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具有硬度大、密度小和 _____ 等优点;
(3)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生产钛的流程如图2:其中“反应I”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反应II”中使用氩气的目的是 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_____ 反应;
(4)现代民用飞机上使用的氧气发生器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氯酸钠(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
(5)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使燃油消耗减少16%.使用高密度空气的原因是 _____ .
18.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新装修的房间会闻到异味,这体现了粒子______的性质。人们常用活性炭来去除异味,这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2)行外出旅游乘坐的飞机使用的航空煤油是由______炼制的产品。飞机的外壳主要是合金,这利用了镁铝合金的______性质。
A 密度小,材质轻 B 导电性 C 抗腐蚀性能好
19.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高铁开通运营,有效延伸我市发展空间。下列与高铁有关的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
A 橡胶密封件 B 铝合金车体 C 碳纤维复合材料防火壁板 D 铁轨
(2)人们大量使用黄铜而不是纯铜,是因为黄铜硬度比纯铜硬度_________(填“大”或“小”)。
(3)兴趣小组探究长期放置在空气中铜表面生成“铜绿”的原因。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
査阅资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序号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
①说明铜生锈需要水的一组实验是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②通过实验证明铜与H2O和___________反应产生“铜绿”。
(4)我国炼铜技术源远流长。
①我国古代记载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___________,其中FeSO4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现代炼铜的新工艺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其原理之一为: 。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取32.0gCuO粉末,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_(填“加热样品”或“通一段时间CO”)。
②从环境保护角度,该装置缺少___________。
③若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装置B增重11.0g,此时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若缺少C装置测得数据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若32.0gCuO完全被还原成Cu,装置B增重多少克?(写计算过程)____
20.“生活即学习”、“社会即教材”,化学在衣食住行、环境能源、材料科学、医疗卫生等方面越来越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如图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其中钙、铁、硒是指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进行探究。
①她将上图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____。(写一例即可)
②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碳粉(少量碳粉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制备高纯硅和二氧化硅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C发生了___________反应。
(Ⅱ)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高纯二氧化硅,可利用反应②制备,同时生成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1.开发利用氢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①氢燃料电池汽车模型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a.涤纶靠垫 b.橡胶轮胎 c.铜质导线 d.铝合金轮毂
②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氧气送到燃料电池中,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反应,同时产生电流。请写出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
(2)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工艺流程处理工厂排放的含二氧化硫的尾气并获得氢气。
主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膜反应器中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3)采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备10Kg氢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____
22.2019年底,徐宿淮盐铁路将建成通车,淮安人可实现高铁出行。
(1)高铁在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生产高铁车头的玻璃钢
B制造高铁车身的镁铝合金
C制造轨道枕木的聚氨酯材料
D建筑高铁路基的钢筋混凝土
(2)高铁刹车制动盘使用合金锻钢制作,主要利用该合金耐高温、 ______ 等特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D
4.D
5.D
6.D
7.C
8.C
9.B
10.C
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 合成橡胶 抗腐蚀性好 TiO2+2C+2Cl2TiCl4+2CO 作保护气防止金属氧化 置换反应 +5 提供足够的氧气,使燃油燃烧更充分
18. 不断运动 吸附 石油 AC
19. AC 大 a d O2和CO2 浅绿色 硫酸亚铁 H2O 通一段时间CO 尾气处理装置(尾气处理方法也得分) 32:3 偏大 设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7.6g。
答:装置B增重的质量等于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
20.(1)D
(2) 铜或锌 在空气中加热
(3) 氧化

21. CD 2H2+O22H2O 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2H2O+SO2+I2=H2SO4+2HI 分解反应 I2 90kg
22. B 耐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