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单元主题教学作家笔下的动物 我对“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个主题研究策略的认识是:整合单元内容, 有效组织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突出整体性、系列化,这便于教师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如果教师能重视教材的这一特点,并能有创造性地整合单元内容来教学,必将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这里所说的整合,是指整合文本独立所造成的知识、技能、情感的零散或重合的状态,以防止学生无效或低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多纬度地整合起来,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鹅》和《白公鹅》两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谈谈如何把握单元整体目标要求,巧妙进行多维度整合。 1、课文与单元学习主题的贯通与整合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这样做更有效:《白鹅》和《白公鹅》这两篇课文不仅正好一篇是精读课文,另一篇是略读课文,而且这两篇文章又是同一个作家写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关注两篇课文的联系,整合起来学习
1.从扶到放,体现提升首先,《白鹅》和《白公鹅》的教学都可以抓住具体事例来展开学习。但同样是抓住具体事例的学习,在精读课文《白鹅》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更为细致些,而略读课文《白公鹅》的学习教师引导的成分少些,完全由孩子来汇报这些事例,而且学生能体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不再小步子地进行引导感受,教学显得粗犷。因为有前面精读课文学习的引导,所以略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就能独立阅读,这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2.导语连接,自然过渡 略读课文之前的导语往往被教学所忽视,然而导语的设计也有它独特的功效。 《白鹅》一课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在丰子恺先生笔下,那只高傲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写动物的,同样的动物,不同的写法。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白公鹅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课文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于是《白公鹅》一课的学习,就从学习导语的前两句开始,导语中正是从《白鹅》过度到《白公鹅》的,可见编者也是这个意思,学习课文前后要有一个联系,教学中这样的导入也正是体现了编者的意图。 另外,《白公鹅》课文前的导语,还在引导学生该运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延展出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孩子们照着导语中的方法去读课文,也体现了略读与精读课文的整合。 3.对比阅读,凸现整体 结合导语提示,在《白鹅》这课的教学中我们出示了这样一张表格: 《白鹅》 《白公鹅》对动物的感情 文章概括性句子 文章过渡句 具体事例 语言特点 让四年级的孩子来比较写法的异同,太理性,也太难了。出示这张表格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将两篇课文打通,进行比较学习。因为“写法”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比较陌生,所以用表格作为扶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当然,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头头是道地完整填写这张表格,只是让他们有这样的比较前后课文学习的意识。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教材说明
1.孩子与动物之间本来就比较亲密,所以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
2.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语言比较浅显好懂,就目前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看,自己应该能读懂。
3.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体会写法。估计丰子恺先生的反语手法及一些调侃性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4.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学情分析
我是从整体入手,兼顾局部,深入研读,使每个小目标都能围绕单元大目标设计。
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在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家眼中和作家笔下的动物是什么样的?高傲的白鹅,好斗的白公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等这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形象,要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局部分析:局部分析就是通过阅读,比较分析《白鹅》和《白公鹅》这两篇文章中,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的相同和不同写法,以及《猫》和《母鸡》不同动物在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写法。使学生学会对动(人)物形象的分析,感悟不同的表达风格。
深入研读: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重读四篇课文,体会“同样的动物不同的作者”以及“同一个作者不同的动物”。当观察角度不同时,心理体验就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也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这个环节的重点就是感悟作者的各具特色的写法,并且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 设计理念《白鹅》与《白公鹅》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三眼一板、架子十足、耀武扬威”等词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句段,感受作家对鹅的喜爱之情。
3、进一步体会不同作家笔下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写法。【教学重、难点】
1、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 白公鹅的特点。
2、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二、自读课文,对比学习三、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四、齐读课文五、迁移运用,小片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