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结晶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 ℃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乙溶液从t3 ℃降温到t1 ℃,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
D.t3 ℃时,50 g水中加入40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甲的饱和溶液
4.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4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7.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0.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11.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
A.铁架台、蒸发皿 B.酒精灯、漏斗
C.细口瓶、试管 D.量筒、烧杯
12.2017年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宮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 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时,将4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得到104g溶液
C.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3.下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A.饱和石灰水降温
B.饱和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膜
C.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放进冰箱
D.向饱和蔗糖水里加水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对应的a、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2℃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75g溶液
D.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至t1℃,析出a最多
15.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操作最简便且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水
16.恒温蒸发某物质的溶液,现象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都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①<②<③<④
C.溶质的质量:①=②>③>④
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二、综合应用题
17.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G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B→F:_______;
②C→B+H: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用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II中的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②实验中制作甲装置的过滤器如下图所示,正确得操作顺序为_____(填数字序号)。
18.配制溶液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操作。
Ⅰ.20℃时将20gM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摔溶解得到溶液A后,按如图1所示进行操作(假设每一步均充分溶解)。
(1)A、B、C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图2能表示M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由图2分析,若将t1℃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水的蒸发忽略不计)时,所得溶液与原溶液对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Ⅱ.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其溶解度表和提纯过程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NaHCO3 6.9 8.2 9.6 1.1 27.0
(1)操作1的方法是______。
(2)表中“36”的含义是______。
(3)“加适量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如果饱和溶液B有mg,则最多可得到固体NaCl______g(只需要列计算式表示)。
(5)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浓盐水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1000g,需加水______g。
1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欲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应采用的装置如图①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上述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经达到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______,需要更换的是蓬松棉和______。
(2)按物质组成划分,海水、河水、湖水、雨水和矿泉水都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硬水是指含有较多______的天然水。
(3)进入蓬莱城区的建新水库引水渠是向城区供水的重要渠道。为了保护好城区用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4)暴雨过后,河水的能见度很低,某同学取回河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过滤,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该图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填序号)。
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河水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5)拓展应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______(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的原理有何新的认识?______。
20.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三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主要过程可视为_____(填“化合”还是“氧化”)反应。
(2)制作师傅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可产生的豆渣分离出去,这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达成的效果一致。
(3)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 )
(4)牛奶是含钙丰富又易于人体吸收的理想食品,根据下图纯牛奶包装标签计算:该牛奶中,每盒至少含钙元素_____g。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若这些钙有7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这样的牛奶多少盒_____?(列式计算)(结果取整数)
21.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水。
(1)组成角度
①如图为电解水装置图,a、b两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
②通电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2)微观角度
如图是电解水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是______。
A.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发生改变
C.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净化角度
①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不包括的净水方法是______。
A.沉降B.煮沸C.蒸馏D.消毒
②河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用右下图装置对河水水样进行过滤,下列关于过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填字母)。
A.用玻璃棒引流
B.利用过滤操作,可以将河水中的色素异味分离出来
C.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③若要检验过滤后的液体是否为硬水,可以取样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振荡并观察现象。
2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水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①净水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②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③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
(2)如图所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他在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3)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装置(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装置(填字母)。
②某同学利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请分析原因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③用如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C
7.A
8.D
9.D
10.C
11.C
12.C
13.C
14.A
15.C
16.C
17. H2O2 SO2 分解反应 漏斗 引流 ③①②
18. B 甲 C 蒸发结晶 20℃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950
19. 过滤 吸附 小卵石 活性炭 混合物 可溶性钙、镁矿物质 ③ 将河水倒入漏斗中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D 漏斗内的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烧杯不干净等) 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高于固液分离的正确认识均可得分)
20. 氧化 过滤 39.8% 0.22 设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这样的牛奶的盒数为x
即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2盒这样的牛奶。
21.(1) 2:1 分解
(2)D
(3) BC B 肥皂水
22.(1)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漏斗、烧杯、玻璃棒 煮沸
(2) 氧气##O2
(3) A C 导管口刚有气泡放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