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位于杭州西湖湖畔
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微醉微醺之际即兴而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今四川),“唐宋八大家 ”之一, 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的诗豪放自然,富有情趣。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合称“三苏”。
我会认
遮
遮盖
zhē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Company Logo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韵律
翻墨:
遮:
跳珠:
卷地风:
打翻的墨水。
遮盖。
跳动的珍珠。
卷地而来的大风。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空中乌云骤聚,就像打翻的墨水迅速蔓延,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疾雨就落了下来,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散乱地落入船中。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一阵疾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和雨。此时,望湖楼下汪洋一片,水天一色,那湖水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明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在西湖的所见
雨前
雨中
雨后
这场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一场疾雨
来得快,去得快
主要表现在:
“未遮山” “乱入船”
“忽吹散” “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疾雨图
给这首诗展现的画卷取个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读古诗,说说你对“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体会。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诗人把“黑云”比作( ),把“白雨”比作( )。这样比喻好在: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疾聚,骤雨来袭时壮观的景象。既写出天气骤变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赏雨的喜悦心情。
打翻的墨水
跳动的珍珠
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你知道诗人最喜欢的是哪一句吗?
苏轼写这首诗时35岁,15年后,他有一次来到杭州,写下这样的诗句:“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白雨跳珠乱入船”
望湖楼下水如天
突如其来的卷地风吹散了云和雨,又带给苏轼什么呢?
望湖楼下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明净的湖水,令诗人的心境无比舒畅。
仅仅是“水如天”的景色?
本诗描绘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奇特的自然景象。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绘成了一幅“西湖疾雨图”。
描写“雨”的古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苏轼写的另一首有关西湖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由大雨联想到的成语:
大雨如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倾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