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课时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的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将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确定下来的是( )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对材料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社会制度
C.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5.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2006 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6.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的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打击分裂祖国的“藏独”分子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使西藏在发展经济上有优先权
7.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8.20 世纪末,为了帮助西藏新疆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这反映的政策是( )
A.改革开放 B.民族区域自治 C.九年义务教育 D.西部大开发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建设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据此推知( )
A.民族地区行使自治权 B.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
C.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 D.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
10.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11.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 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内容:“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B.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13.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 )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
C.各民族基本本实现了共同繁荣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4.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城自治和培养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中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15.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侵害的部分。
材料二:5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在本届“两会 ”上,5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大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政协委员262名,占11.71%。各民族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17.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1)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使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
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两项举措。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A 5.B 6.C 7.C 8.D 9.C 10.A 11.C 12.B 13.D 14.C 15.D
二、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材料二反映了5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说明少数民族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
17.(1)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
(2)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答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青藏铁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