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6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壹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1.背景:
①历史传统:
英国形成了有限王权的早期议会传统。
第12条:无全国公意许可,不得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
第61条: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否决国王命令。
1215 《大宪章》
贵族西蒙·德孟福尔伯爵率领贵族击败国王。召集贵族、骑士和市民组成议会。并形成国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的传统。
1264 议会
贵族、骑士、市民
1295 模范议会
贵族上院、骑士与市民下院
1343 上院、下院
有限王权,王在法下
p17
英国早期议会
材料二: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②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新的商业强国崛起。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③阶级基础: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④思想原因: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637-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⑤导火线: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③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④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什么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实质是什么?意义如何?
国王权力的来源由神授转为民授(议会 ),通过这场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
理由:
实质: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
意义: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1:《权利法案》的条款: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2.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4.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5.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1)《权利法案》
材料2: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园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英)《王位继承法》
(2)《王位继承法》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集会权
选举权
限制国王的王位继承权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成果:
“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4.影响: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北美独立战争和世界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
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开端。
对英国:
对世界:
①《权利法案》:
1689年,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代议制政体)确立。
②《王位继承法》:
1701年,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君主立宪制
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又称“有限君主制”,以世袭君主( 国王、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 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约旦、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仍保留这种制度。
议会制君主立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这一政体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西班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
B.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
D.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D【解析】根据材料“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可知,《权利法案》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故选D。
2. 威廉取得王位后,依靠辉格党把英国拉进了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成为反法同盟的主要力量。1702年安妮继承王位后,出于个人的好恶解除了大批辉格党人的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使得反法战争难以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实际上拥有行政权
B.君主立宪遭到重大挫折
C.殖民霸主地位得以维护
D.议会政党制度正式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反法战争中,英国国王扮演了重要角色,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A正确。
3.“光荣革命”事实上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该“路”指( )
A.君主立宪制 B.王权至上
C.责任内阁制 D.政党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故A项正确、B项错误;18世纪20年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故排除C项;19世纪确立政党制度,故排除D项。
4.1688年,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位”。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这个选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了国王权力
B.向君主立宪制过渡
C.扩大了议会权力
D.彻底结束君主制度
【解析】据材料信息“1688年”“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可知,这里指的是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因此,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光荣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正确。
5.英国《大宪章》第12条规定:国王征收兵役免税金或协助金须得到全国的一致同意。《权利法案》明确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两个法律文件
A.标志着英国代议的确立 B.都推崇“王在法下”的原则
C.协调了议会同王权的矛盾 D.标志着英国法律体系的建立
B【详解】材料中的两个法律文件内容都体现了对王权的限制,即体现了两个法律都推崇“王在法下”的原则,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代议制开始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对王权的限制,没有体现议会和王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英国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6.1733年,法国发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英王乔治二世及其王后一再敦促首相沃波尔介入大陆政治,沃波尔以“今年在欧洲有5万人被杀,而其中没有一个是英国人”为由予以坚决拒绝。沃波尔的做法反映出英国
A.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B.国王丧失宣战权力
C.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D.内阁权力逐渐提升
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英王乔治二世及其王后一再敦促首相沃波尔介入大陆政治,沃波尔却予以坚决拒绝”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仍保留部分权力,但是受到约束和限制,内阁权力逐渐提升,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议会的地位,排除A项;国王丧失宣战权力,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对外政策摇摆不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于次年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三世被迫收回了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 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受制于议会
B.议会居主导地位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军权附属于国王
A 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议会的压力下成立贸易局、收回赏赐、削减军队,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受制于议会,故A项正确。
8.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议会军领袖克伦威尔对议会进行了多次清洗,议会人数在革命前是500人,1649年议会人数不足60人,人称“残缺议会”。该议会以叛国罪将国王处死。材料表明 ( )
A.“残缺议会”不具有民众性质
B.英国革命存在某些激进痕迹
C.议会阶级属性前后发生质变
D.克伦威尔背叛资产阶级革命
B 据材料可知,克伦威尔多次清洗议会,形成“残缺议会”,“残缺议会”判处国王死刑,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存在激进成分,故选B。“残缺议会”虽然人数少,但也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志,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民意,排除A;英国议会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排除C;克伦威尔并没有背叛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
(二) 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①根本原因:
英国对北美的殖民剥削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二) 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北美13块殖民地示意图
③民族原因:
材料三 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宣称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予人的权利,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思想原因:
(二) 美国独立战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④阶级力量:
北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日益强大。
(二) 美国独立战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①开始标志:
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波士顿倾茶事件
莱克星顿枪声
②宣告独立:
(二) 美国独立战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独立标志,美国独立日。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建立被统治者同意和授予的政府。
——1776年《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英文版
大陆会议
(二) 美国独立战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③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军队;
④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巴黎和约》
1781年约克镇大捷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追求自由、自治、法治、人民主权等殖民地的政治文化精神,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北美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结成了同盟,创建了邦联制体制。
(二) 美国独立战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3.性质:
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促进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提供了范例。
4.意义:
【课堂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分析邦联制的弊端。
“两国相邻,老死不相往来!”
邦联条例内容选编:
①宪法容许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国家有事时,中央政府只能请求各州提供军队。
②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委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一人。
③中央无权管理洲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
松散的邦联体制下政府无权,亟需加强中央集权。
9.某同学搜集到有关战争题材的相关绘画。若从中提炼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最合理的应是
A.社会主义运动
B.世界格局变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民族解放斗争
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军向华盛顿投降”涉及美国的独立战争;“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涉及阿杜瓦战役,这次战役保证了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一马当先”涉及北伐战争,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综上所述,三者共同的研究主题是民族解放斗争,D项正确;材料最合理的研究主题应是民族解放斗争,没有体现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格局变动、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据图可知该版画
A.客观真实记录了事件
B.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倾向
C.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D.极力为英国殖民者辩护
B
11.下面为某文件摘要目录,该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解析】根据材料“北美殖民地”,联系所学,可选B项。
12.下面漫画的标题为《美国烈马正在掀翻它的主人》。该漫画表明 ( )
A.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美国推倒邦联制度,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C.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D.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被推翻
A 据漫画并结合所学可知,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块殖民地曾经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漫画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项正确。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1715—1786 年,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沉重的捐税。
①根本原因:
②阶级原因:
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③思想原因:
启蒙思想影响。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④外部因素:
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①革命爆发--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
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第一座监狱——巴士底狱(被用作监狱的王室古堡)。虽然这一事件本身没什么实际作用,因为巴士底狱这时已很少被使用,实际效果只是救出了狱中的少数人,但它在平民心目中则是压迫的象征,此时这一象征被摧毁了。这标志着巴黎的民众首次改变了革命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攻占巴士底狱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②发布纲领——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人权宣言》
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作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
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人权宣言》
③1791年宪法: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791.09.17
1789.07
1789.09-10
1790
1789.08
1789.12
1791宪法
组成了30人的起草委员会
通过了宪法前言,即《人权宣言》
通过了选举法
路易十六
批准了宪法
通过了立法、行政、司法等有关规定
对条文进行
修改加工
坚定不移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损害权利平等的那些制度。今后不得再有贵族、爵位、世袭荣衔、等级差别、封建制度、世袭制特权,也不得有从上述制度中产生的任何头衔、称号和特权。
——《1791年宪法》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④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后更名《拿破仑法典》)。
恩格斯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
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
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
级社会的法典”。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积极:①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②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局限:拿破仑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给其带来了沉重灾难。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⑤1804年,实行帝制,入侵一些欧洲国家,颁布《法国民法典》
⑥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各国联合进攻)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法典》。”
《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民法典意义P51书影)
3.意义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①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②在一定程度上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13.下图为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的阶级关系示意图(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据此示意图可以推论出
①英国革命深受宗教因素影响②英国革命的双方阵营利益一致
③法国革命的阶级对抗很激烈④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更有意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14.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奧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B.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 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
B【详解】材料“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体现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刺激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导致其走向失败,B项正确;材料与摧毁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无关,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并未失败,排除C项;拿破仑对外战争并未推动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5.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C【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
16.有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促成的。这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的中心矛盾是( )
A.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
B.专制迷信与民主科学
C.专制王权与自由平等
D.神职特权与宗教自由
C 据材料“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心矛盾是专制王权与自由平等,故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都是意识形态层面反封建的表现,故A项错误;迷信、科学并非大革命前法国的中心矛盾,故B项错误;反对神职特权是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
17.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所有胜仗。”这主要是因为《人权宣言》 ( )
A.猛烈冲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
B.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法典
C.推动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D.是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C 据材料“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所有胜仗”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故C项正确。
经济:
阶级:
政治:
思想:
2、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革命胜利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启蒙思想(人文主义)的影响
归纳总结: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原因和结果
1、原因: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一)资本主义制度
2.确立条件:
②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1.含义: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③颁布法律。如英国、美国、法国
3.政体:
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以世袭君主( 国主、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 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纽织形式。
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司法权独立,三者分权且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1.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
2.特点: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二)英国的政治制度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
标志:①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 ②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集会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英国的政治制度
3.过程:
“王在议会、王在法下”
当今英国王位继承顺序示意图
②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701年《王位继承法》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但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国王颁发诏令,须经1名大臣副署始属有效;担任王室职务和领取王室恤金者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职……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英国的政治制度
3.过程:
首相
英王
内阁
议会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形式任命
提出成员名单
形式任命
对议会负责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对
议
会
负
责
监督内阁
名义负责
名
义
负
责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行政权:国王→内阁
“不懂英语的国王”:
③君主立宪制的最终形成: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英国的政治制度
3.过程:
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
唐宁街10号
英国首相官邸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美国的政治制度
独立后的国家体制:邦联制
邦联条例内容选编:
①宪法容许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国家有事时,中央政府只能请求各州提供军队。
②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委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一人。
③中央无权管理洲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
松散联邦
统一联邦
1.背景:
独立后的13个州
邦联制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美国的政治制度
1787费城 制宪会议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
3.1787年宪法内容:
②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①确立“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美国的政治制度
4.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美国的政治制度
联邦制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性质:
积极:
局限: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美国的政治制度
5.评价:
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①分权制衡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②邦制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调动地方积极性,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③它所创立的总统制共和国的政体,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重要模式之一,有很大国际影响。
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材料:1875年,经历了长期动荡的欧洲大国法国再次通过了一部共和制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此,法国历史上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较量终于暂告一个段落,共和制终于在法国确立下来。
——摘编自黄小刚《共和宪法: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妥协》
(四)法国的政治制度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9世纪,法国经历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1月,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上,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的一项提及“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择产生”的议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得以通过。这是宪法中唯一明确提及“共和国”的地方,从而使共和制以迂回的方式得到确定,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同年7月,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课堂探究】法国的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内因:
外因: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艰难的原因
【拓展延伸】法国的共和之路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1804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至今)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四)法国的政治制度
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强大;
③封建势力强大,小农经济发达;
④君主专制传统深厚;
⑤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
欧洲其他国家(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
(五)政党政治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表现:
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
特点:
是议会斗争的产物;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解体
建国初期
联邦党
民主
共和党
民主党
自由党
民主党
共和党
南方
北方
美国政党政治的形成历程
18.巴尔格著《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指出:“新贵族……喜爱的是交付高额市价租的大租户,而不是交付小份租金的领有农。这些新贵族有时又是附近庄园使用雇农劳动的租地农业家或大公薄持有农,他们饲养牲畜供应伦敦市场,繁殖羊群和出售大批羊毛,并且常常是商业公司的股东、船主,手工工场的缔造者,以及海外商站的创建人。”这说明新贵族
A.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B.变成唯利是图的商人
C.与资本家争夺市场的矛盾尖锐 D.与旧贵族头衔没有任何联系
A【详解】材料中新贵族饲养牲畜供应伦敦市场,出售大批羊毛,常常是商业公司的股东、船主、手工工场的缔造者以及海外商站的创建人。说明新贵族从事于商业活动,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可知,新贵族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参与商业公司活动,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新贵族属于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与资本家争夺市场的矛盾尖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新贵族与旧贵族在头衔上有联系,只是二者的经营方式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
19.钱乘旦教授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百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
B.宪政体制有待完善
C.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
D.政治机构形同虚设
B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但是其后百余年间英国仍然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说明英国的宪政体制还有待完善,故选B项。
20.《大国崛起》中说道:“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两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B 由“1789年”“半个多世纪后”可推断材料指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故B项正确。
21.18世纪,英国宪政不仅使掌握土地财富的阶层取得了在议会和内阁中的支配地位,而且将代表权授予乡村中拥有固定地租收入的自耕农和开放选区的市镇居民,并给予所有国民以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这种宪政 ( )
A.保证了各阶层享有政治权利
B.极大削弱了贵族与地主势力
C.有利于促进英国王权的强化
D.使英国政治民主化得以完成
B 据材料可知,18世纪英国的宪政使掌握土地财富的阶层在议会和内阁中取得支配地位,而且扩大了代表权的范围,削弱了贵族与地主的势力,故选B;“保证了各阶层”“得以完成”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A、D;这种宪政削弱了王权,排除C。
22.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由此可见美国1787年宪法 ( )
A.超越了最初的阶级属性
B.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调和了不同群体的利益
D.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B 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础上,有明显的阶级属性,故A项错误。据材料“使用了……‘中性’的原则……争取权利时采用”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中性”原则涉及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性”原则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而不是强调调和不同群体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性”原则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而不是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缺乏权威性,故D项错误。
叁
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1.背景:
材料一:18世纪俄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续发展。但这时……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①经济: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农奴反抗农奴制的暴动不断增多,1826-1861年共发生1186次。……这些暴动反映了俄国人民群众对农奴制的极端痛恨,反映出农民要以革命手段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愿望。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一)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1.背景:
②思想:
革命民主思想的产生
材料三:(克里木)战争爆发后,俄军竟找不到一张克里木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由于交通落后,从俄国中部调兵至克里木所时间甚至超过英、法从国内调兵所时间;面对装备来复枪、铁甲蒸规的英、法军队,俄军只能以滑膛和机船应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克里米亚战争战败,阶级矛盾激化。
(一)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1.背景:
③直接原因: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①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评价:
亚历山大二世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一)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内容:
23.下表为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表格中的数字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
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
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解析】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故B项正确。
24.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为发展私人的积极性与创业注入了动力”。“为……创业注入了动力”主要是指这次改革( )
A.表明了政府鼓励创业的决心
B.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C.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
D.将土地经营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B “表明了政府鼓励创业的决心”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创业注入了动力”指的就是废除农奴制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其生产积极性,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的市场,为俄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最终导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故C错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并未改变土地经营方式,故排除D。
25.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现在他们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B 据材料可知,俄国贵族地主从过去不能转让和买卖土地变成现在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反映了俄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B项正确。材料讲述的侧重点是俄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是改革的领导力量,故A项错误。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使部分贵族获得了资金,但是因为缺乏横向对比,所以不能表明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故C项错误。农奴制改革适应了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1.背景: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二)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斗争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根本原因:南北双方的尖锐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黑人奴隶制存废。
2.过程:
①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失利;
②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
③1865年,内战结束。
《宅地法》
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二)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3.意义:
4.局限:
由于种族歧视意识根深蒂固,黑人等少数民族始终是二等公民,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上遭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美国种族歧视丑闻迭起。1992年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罗德尼·金引发了洛杉矶大规模的种族冲突;1995年美国百万黑人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大游行,提出了增进黑人团结,反对种族歧视的主张;1999年黑人迪亚洛在纽约被4名白人警察枪杀再次引发了抗议浪潮。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不得因种族、肤色、出生地、信仰或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 ——《1869年宪法修正案》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二)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①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黑人仍备受歧视。
26.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分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详解】试题分析:美国立国之初,实行邦联制,但是邦联政府松散无力,政治上无力维护统治秩序,经济上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因此改邦联制为联邦制,①③正确;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力量,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不仅加强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而且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正确;宪法大大加强了中央权力,但也把相当多的权力留给各州,从而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②错误,因此选D。
27.“自1863 年1月1 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推动这一文件发布的领导人是( )
A.英国首相沃波尔
B.美国总统林肯
C.普鲁士宰相俾斯麦
D.日本明治天皇
【解析】根据材料“1863 年”“叛乱”“奴隶”可知这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故选B项。
28.下图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B【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排除A;邦联议会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但不是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排除C;D在图片中无从体现,因此选B。
29.麦迪逊曾说:“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这里的“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是指( )
A.联邦制度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 D.民主共和
【解析】“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是指政府能够实现对地方的管理。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麦迪逊是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美国在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制度是联邦制度,故选A。
30.19世纪50年代,卡尔霍恩提出,以一致多数取代联邦宪法中的简单多数,从而赋予南方以绝对否决权,以双元首制设计来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形成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如此,则美国将从历史时间的1787年倒退回1781年,这遭到林肯的坚决抵制。林肯反对的原因是其 ( )
A.可能导致美国联邦和平解体
B.违背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C.违反了1787年宪法的规定
D.维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
A 根据材料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卡尔霍恩主张重建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以双元首制设计来保障南方的特殊利益,这可能使美国退回到邦联制,从而导致联邦国家走向解体,故遭到林肯的坚决抵制,A项正确。
(三)意大利的统一
1.根本原因:
2.过程:
3.意义:
统一之前的意大利半岛
马志尼
加富尔
加里波第
意大利统一三杰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通过收复失地,于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1.“当一个国家处于17世纪初意大利所处的不幸地位时,许多种力量,无论天生的还是诱发的,或迟或早都会起作用,进行重新调整。”17世纪初意大利的“不幸地位”是指( )
A.国家处于奴隶社会
B.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文艺复兴开始
D.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17世纪初”,故A项错误;当时,意大利处于分裂的状态,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故C项错误;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就失去了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故D项错误。
(四)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③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三次王朝战争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64年—1871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铁血宰相俾斯麦
(四)德意志的统一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2.过程: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称帝
德意志帝国成立
威廉一世与俾斯麦
(四)德意志的统一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3.意义:
3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择业等方面限制均取消,这就从根本上为德意志的发展提供了保障,A正确;材料只提到犹太人的权利,B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专制传统和军国主义色彩,D项排除。故选A。
33.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主要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立宪制和专制相结合,“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的信息体现“民主性”较浓厚一些,更符合“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一概念,尽管1871-1919年间的德国专制是实、民主是虚,故D项正确;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C项错误。
34.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促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家统一 B .对外战争
C.实行君主专制 D.资产阶级掌权
A 根据“1871年以后”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德意志通过战争完成了统一,这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故选A;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统一,而非对外战争,排除B;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但资产阶级没有能够掌握政权,排除C、D。
35.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D【详解】试题分析:材料要求选择1895年德国政体的评述,结合所学应该知道这时德国已经发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上议院主用世爵”中上议院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C应该指的是美国政体(三权分立),“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更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故排除CA。根据“君主”“不能独断”可以排除掉B。
36.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近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对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C 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通过战争逐步扫清了统一的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这具有革命性,但他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国,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故选C项。
1853年黑船事件
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民族危机:西方列强入侵。
1.背景: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③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3.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4.影响: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自上而下(路线)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2.性质:
37.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封建等级,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有利于废除封建等级,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国家对百姓的管理,便于征兵、征税等,A正确。
38.读“1876-1893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变化(%)”柱状图。对图中数据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殖产兴业使日本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B.文明开化提高日本受教育人口比例
C.日本扩军备战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赂
D.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财阀势力增强
C【详解】从“1876-1893年日本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变化”可以看出,日本的军费占比快速增长,反映出日本扩军备战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费开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9.明治维新最初的25年里,共建有铁路2 039英里,还出现了九州、山阳、关西、北海道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 334个。据此可知,明治维新( )
A.追求强兵,实现了军事现代化
B.追求富国,大力推行文明开化
C.政府主导,帮助民营企业发展
D.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后,日本铁路建设、铁路公司和工厂企业都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使私人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六)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1.积极: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局限:
①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②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40.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德、英、法、美 B.法、美、德、英
C.英、美、德、法 D.英、美、法、德
【解析】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特征,美国的民主制建立了新的模式,德国是在民主制的门面下的专制,而法国的民主制在革命中不断循环反复,因此C正确。
41.下列选项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B.北美反殖民侵略——《独立宣言》
C.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农奴制
D.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解析】农奴制是沙皇俄国的制度,日本没有实行农奴制,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项;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排除A项;美国在反对英国殖民压迫战争的过程中发表了《独立宣言》,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排除D项。
42.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意义有( )
①维护了专制统治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消灭了种族歧视 ④推动了文明进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民主共和制度;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保留了沙皇专制和大量农奴制残余。故①错误。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俄国文明发展的进程;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巩固了美国民主共和制,推动了文明进程。故②④正确。美国南北战争虽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但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故③错误。故选B。
4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是( )
①法律至上 ②分权制衡 ③代议制民主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是:①法律至上,②分权制衡,③代议制民主,故A正确。
44.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学者在研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时作了高度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循环往复”—“借尸还魂”。欧美国家分别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①君主是真正的虚君 ②总统共和制
③总统任期7年 ④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循序渐进”指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是真正的虚君;“独辟蹊径”指的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循环往复”指的是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其总统任期为7年;“借尸还魂”指的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政体下,德皇拥有巨大的权力,其政体具有民主是虚,专制是实的特点。因此,对应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项正确;ABC项对应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5.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
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D.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
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助推了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农奴制改革并未使农奴获得完全自由,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实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D项错在“全境禁止”,排除。故选B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