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用“一”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7分)
1.他吸收了众人积累(1iIěiei)的经验,不怕苦,不怕累(1i
1ěi1èi),做
了很多实验,终于取得了累(Iiii)累硕果。
2.造纸术传到了朝鲜(xiānxiǎn)半岛,这在那里是件新鲜(xiānXiǎn)事。
3.新开的超市里的物品价格便(biàn pian)宜,而且超市离我家很近,购物十
分方便(biàn pian)。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wěidà
jiǔ
jiā
zhi hui
ōuzhōu
i
shi
bao cun
fàng
mù
she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6分)
)(
)闻名
琴棋(
)(
)
(
)闻(
)切
学(
)五(
1.万里长城因其雄伟壮观、绵延万里而
2.他是个
的学者,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制造(z)
官吏(I)
横跨(heng)
B.废品(fèi)
贸易(mào)
税务局(sui)
C.档案(dàng)
携带(xi追)
切断(qiē)
D.驴子(nǘ)
摊贩(tān)
石匠(jià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席才干原料
B.大约社会记录
C.创举冲击半岛
D.节省异乡而且
3.“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是指
A.诗人王维。
B.诗人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C.诗人王维的兄弟。
D.诗人王维的家人。
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待到重阳口,还来就菊花。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万条。
C.等闲识得东风而,万紫千红总是春。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对下而语段中的手工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把碗盘中的食物残渣用抹布或者纸巾擦掉,然后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
里。用洗碗布蘸取溶有洗洁精的水清洗碗盘。把碗盘洗好后再用清水冲洗
干净。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沥干。
A.擦→溶→蘸→冲洗→清洗→沥干
B.擦→放→溶→清洗→冲洗→沥干
C.擦→放→蘸→清洗→冲洗→沥干
D.放→溶→蘸→清洗→冲洗→沥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纸的发明》一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详细描述了纸的发明
过程,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
C.清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二百年前的古都风
貌,使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D.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它是明朝的石匠李春参加建造的。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1分)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1分)
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
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用加,点词语描写课间活动
的情形)(2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古诗三首》都是和
有关的古诗。《元日》的作者是宋代
的
,题目中的“元日”指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的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我知道清明
节的习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