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大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3 15: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本文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第一课时作业
一、积累整合。
1、 鲁迅,原名____,字____,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家___家____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
2、不必说___的菜畦,____石井栏,____皂荚树,____的桑椹;___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的黄峰伏在菜花上,____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_____向云霄里云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鉴赏()拗过去()蝉蜕()宿儒()枇名()确凿()桑椹()菜畦()
二、思考与探究
1、 全文表现了“我”童年时怎样的生活情趣?
————————————————————————
2、 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3、 文中详写“雪地捕鸟”一段有什么特殊用意?
——————————————————————————
4、 文章描绘百草园时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比较一下,把这词去掉有何不同?并请你模仿这个铺句式写一段话。
——————————————————————————
5、 你怎样看待“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你认为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理想中的中学校与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一)______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______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______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______无限趣味。______在这里低唱,______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文中的横线填上词语。
2、 这段文字描绘百草园景物,详写的是___,略写的是____。
3全段描写采用了___顺序。两个“不必说”内容是先由___写到___,然后由____到____再到____。条理非常清楚。
4、文段写动物是从____、____两方面来写,其中用“伏”字写出了黄峰的___态,用“窜”、“喷”写出了叫天子和斑蝥的___态,十分生动有趣。
6、“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童年时代的四件趣事:___、___、_____、摘覆盆子。
7、摘出文中描绘动植物形、声、色、味的句子各一句。
形:
声:
色:
味:
8、 中写我“拔何首乌”主要表现了什么?请简答。
-----------------------------------------------------------------------
9、 段文字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内容?
--------------------------------------------------------------
第二课时作业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给孩子一片空间 
章智伟
①在2003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zhuàn_____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②蜜蜂只能靠翅膀的振动来发声——生物学界一直这么认为,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一直这么认为。但12岁的聂利却推翻了这一似乎已经铁定的“真理”。她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观察,用事实证明: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③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标准”的束缚,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④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有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一个个都如从模具中浇铸出来的模型一样,标标准准,规规矩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孩子应有的童趣、想象力早已消磨殆尽。许多孩子根本不会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要他们去怀疑、去创新了。
 ⑤“初生牛犊不怕虎。”聂利的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培养怀疑精神,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古斯曼说:“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yì___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创造能力,在差不多四年的将他们的思想纳入成人轨道的努力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闪光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了。”他说得非常对,在我们的标准和规矩的束缚下,有时候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微弱的一点怀疑、创新的火花也会被大人所谓的“权威”所扑灭。
⑥雪融化了是春天——多么美妙的想象啊!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多么有创意的构想啊!笔者认为,这是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眼光看到的,特有的耳朵听到的。这的确是大人们所没有的“特异功能”——童眼、童耳、童心!
⑦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在“授之以渔”的基础上还要授之以鱼场,给孩子一片空间。这样,他们将会用他们的童眼、童耳、童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zhuàn)____写   (2)(yì)___制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给孩子一片空间”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第(3)段的画线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来看,12的小学生聂利为什么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

5、文章第(4)段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6、文章第(5)段引用古斯曼的话有什么作用?

7、“雪融化了春天”,“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这些充满美妙想象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请你也发挥想象,写出一个这样的语句。
---------------------------------------------------------------------------------------------------------------
--------------------------------------------------------------------------------------------------------
-------------------------------------------------------------------------------------------------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略
二1表现“我”对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知识的探究及天真幼稚欢快的心理
2 给百草园增加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的情趣
3详写这一细节,就让人感到百草园一年四季都是我的乐园
4 前面两个“不必说”是为了突出下面的“单是”的内容,“单是”所指这一点已经“有无限的趣味”,那百草园中的乐趣就处处皆是了。选句略
5 “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单调,但我的学习有很大进步。先生既古板教条,又开明善良,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互动的
三1泥墙跟一带 整个园景
2 空间 低 高 高 低高
3状态 声音 静 动
4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5略
6表现儿童的天真,突出了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7 表现了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1撰 抑
2 教育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要为孩子创设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3画线的部分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个问句中的对比,突出了聂利“发现”的可靠
4因为聂利具有善于怀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他凭自己的聪明 智慧,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才有了这么重大的发现
5论述了传统教育的危害
6文章第5段引用古期曼的话,从反面论证教育要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7示例落叶是秋天送给我们的名片 麦苗在冬雪为它们覆盖的棉被下酣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