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1 10:37:5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苍凉悲壮的意境。
3、背诵默写并学以致用。
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很多登高望远的古诗,比如——《登鹳雀楼》,背诵——
又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
今天我们来学习——《登幽州台歌》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解题: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 wěi )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jì)北楼”。    
1.请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⑶香远益清,亭亭静植,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理解填空
⑴《陋室铭》中体现作者摆脱凡俗事务的困扰,获得心灵自由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爱莲说》中描写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4.文学常识填空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代文学家_______,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_______。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其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_____》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____________》。

陈子昂
陈拾遗
感遇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听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yōu
chuàng
yōu

登幽州台歌
往前见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
向后也看不到重视人才的明主。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过去
古代那些能够礼
贤下士的圣君。
后来
今后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
和空间的广大。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楼远眺,想到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我独自感伤,流下眼泪!
悲伤的样子。
眼泪,此指流泪。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 “古人”指谁
“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后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或“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3.请简要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指单一,只有一个。一大一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这两句诗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沉郁的情感。
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均可)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提问:假如用诗中的一个字评价陈子昂的情感,你会选择哪一个字?
对,独!“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
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你还能举例吗?
学生自主回答后,灯片出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王安石革除弊政的独立宣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坚守理想的内心独白!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子昂怀才不遇的独自伤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周敦颐君子品格的独特标准!
“陶渊明独爱菊。”这是陶渊明洁身自好的隐居独唱!
教师寄语
这些沉郁苍凉的登高望远悲歌,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结晶。陈子昂是不幸的,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又是幸运的,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诗歌中表达出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至今熠熠生辉。较之陈子昂,我们生逢盛世,让我们熟读精思,让这些美好的古诗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的营养,让我们在这些诗人的带领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天地之悠悠,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独怆然而涕下。
1、根据理解默写
2.阅读诗歌《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⑴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①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⑵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⑶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怀才不遇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或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⑸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