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2.4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
2.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吹响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号角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一五计划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从下图可见,一五计划完成时,中国已经形成一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这个工业基地是
A.华南工业基地 B.华北工业基地 C.东北工业基地 D.华中工业基地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
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5.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大步迈进。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A.青藏公路的修建 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D.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6.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有哪些( )
①鞍钢无缝钢管厂;②长春一汽;③沈阳机床厂; ④飞机制造厂;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A.一五计划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0.某学习小组正在搜集“一五计划的成就”相关资料,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大庆油田 D.鞍山钢铁公司
11.2020年春季武汉遭受了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武汉曾建了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这座大桥建于
A.大跃进时期 B.21世纪新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2.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行
C.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D.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1954年,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请回答:
(1)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请举出该举措在工业方面所取得的两项建设成就?;该举措的完成对我国工业化发展有何影响?
(3)这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四: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一汽的创造者们带着国人的期许,分批远赴斯大林汽车厂学习,将苏联的造车经验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经过不懈努力,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流水线,这辆被荣耀地印在共和国纸币上的解放汽车,标志着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解放“元年”由1956年开始。
——《建车伟业--1956中国汽车工业的解放“元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一民生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哪一举措?该措施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解放“元年”由1956年开始的主要原因。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材料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据材料一,列举至少三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2)材料二中195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你对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看法和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初步改变了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局面,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农民、手工业者、人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转变为劳动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化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因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第一个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成就得出正确答案。
2.C
【解析】
【详解】
1953年到1957年,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因此,吹响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号角的是一五计划,故选C项;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要通过和平改良实现君主立宪,排除AB项;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要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解析】
【详解】
依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时,中国已经形成一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故C符合题意;华南工业基地、华北工业基地、华中工业基地与题干的“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不符,排除ABD,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中“1.5亿人民参加讨论”可知说明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正确;ACD在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到体现,排除。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 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 产。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等。大庆油田建成投产是1959年,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A、C和D项都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故选B项。
【点睛】
6.A
【解析】
【详解】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于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行,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始于一五计划期间,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7.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和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都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所以,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所以D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制定于1953—1957年,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表述不正确,《共同纲领》制定于1949年,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到1957年为止"可得出是在一五计划完成前的内容,结合所学可得出,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B项发生在1964年,C项发生在1971年,D项发生在1997年和199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0.C
【解析】
【详解】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等等。其中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鞍山钢铁公司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大庆油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的经济成就,故选C,排除ABD。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7年10月,全长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连接了南北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促进了我国工业产量的增加,同时农产品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是1966年,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是1978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3.(1)一五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答出其中2点即可):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一五计划。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成就巨大,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1)土地问题;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3)工业水平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实施“一五”计划;重工业。
(4)中国一汽的创造者们于1956年把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流水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
【解析】
【分析】
(1)
民生问题: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举措: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党和政府为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举措是实行土地改革。法律依据:根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
会议:根据材料二“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特点:根据材料二“……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可得出,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3)
现状:根据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的现状是:工业水平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决定: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改变工业水平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我国政府作出的决定是:实施“一五”计划。重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4)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四“……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流水线,这辆被荣耀地印在共和国纸币上的解放汽车,标志着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解放‘元年’由1956年开始”,可得出,中国一汽的创造者们于1956年把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流水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
【点睛】
15.(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一五计划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长春一汽建成投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2)根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一五计划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材料二反映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