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5课 黄河颂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迅速响彻大地,激发了中华军民的抗日热情。组诗共八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二乐章《黄河颂》。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1.作者简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2、创作背景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因河水浑而色黄得名。黄河长约55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它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3、关于黄河
《黄河大合唱》
由光未然作词,冼(xiǎn)星海作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字词注音:
山巅( ) 澎( )湃( ) 狂澜( ) 浊( )流
哺( )育 气魄( )
一泻( )万丈 宛( )转
屏( )障( )
浩浩( )荡荡
九曲连环( )
diān
péng
pài
lán
pò
bǔ
zhuó
w n
xiè
zhàng
píng
hào
qū
问题探究:
1、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颂
2、歌词是诗的主体,找出诗中直接歌颂黄河的部分。
民族精神:伟大而坚强
啊!黄河!……发扬滋长!
3、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从哪几方面歌颂黄河的?从此诗抒情特点看,它是风格豪放的还是委婉含蓄的?
颂
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屏障 (保卫着中华民族)
千万条铁的臂膀 (激励着中华民族)
豪放
直接抒情
由实到虚
步步深入
4、直接歌颂的前面和后面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前:描绘黄河
后:抒学习黄河的壮志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
序曲(朗诵词)
主体
尾声
颂:
望:
惊涛—狂澜—特写
浊流—连环—俯瞰
奔向—黄海—纵观
劈成—两面—横视
摇篮——发源(历史贡献)
屏障——体魄(地理优势)
臂膀——滋长(精神激励)
学精神——伟大坚强
点明主题“歌颂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