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学习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上单元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计算,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研究和学习吗?这节课开始,我就来探究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回答
师:如果买3个计算机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你们能帮我算算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a.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
注意:计算要准确
c.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
(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22×3=66(元) 22×3+24÷4
24÷4=6(元) =66+24÷4
66+6=72(元)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三)自学检测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1、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a.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四)尝试探索,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3、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巩固练习
1、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4、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的运用基础上再进行中括号的运用,重点是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小括号本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对比,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复习下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就可以了,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积极探索,努力做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