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丛书:《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课文内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通过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并会学以致用,学会选取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课文中总结论点的解读,鼓励学生们鼓起科学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们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留意过水烧开了,如果不马上关火的话会发生什么现象吗?(指明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们会说水溢出来或者直接说出壶盖会被水蒸气推动着跳动起来)
2、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有一个孩子跟你们一样,他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可是不一样的是,他针对这个现象,深入思考,苦心研究了三十多年,发明、改良了蒸汽机,才有了现在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让我们得以环球旅行,欣赏全世界的风景,他就是 18世纪英国的发明家瓦特。(PPT出示图片)同学们,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很多人都发现了,为什么只有瓦特却成了大发明家呢?成为科学家到底有什么秘诀?今天你们学习单上有一块区域为“成为科学家通关秘籍”的区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成为大科学家的秘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去探索成为大科学家的奥秘吧!大家跟老师齐读一下课题,提示“诞”的书写要点。
【设计意图】议论文文体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通过列举瓦特通过发现水蒸气推动壶盖经过一系列努力改良了蒸汽机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二、内容回顾,把握结构
1、师: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结构,那么议论文通常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回答三部分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总结论点)
2、师:议论文一般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板书 1)那么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生回答“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作者提出的观点,作者对于这个观点是如何解释的呢?我想请一位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一下解读。(指名学生读课文第 2自然段)
3、师:你们看议论文中作者往往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单阐述,但是除了提出自己的观点要鲜明,论证的过程也非常重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板书 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梳理议论文的文体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指向目标 1
三、研读事例,学习方法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4、5自然段,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下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提示阅读之前先读学习单上的阅读策略提示 1)
出示阅读策略提示 1:亲爱的同学们,默读一定要有一定的速度哦!你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和做批注的方法,能快速的从文本中提取到有效信息。(提示学生用“谁发现了什么现象,经过什么做法,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的方式来概括。)
2、师:通过刚才的概括,我们对三个事例进行了更简单的提炼,可以看出作者的确是用这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那么我想问问大家,既然他说的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么我们以第一个事例为例,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第一个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也就是得到的真理是什么?提出“?”和“!”之间的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是紫罗兰中的什么物质遇到盐酸会变色,“!”是发明了酸碱试纸,中间经过了一连串的提问和实验)
3、师:是的,我们看到这个具体事例中在“?”和“!”之间经过了很多的提问和实验,所以这个具体事例的确能紧紧地证明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么第二个事例和第三个事例是不是也跟第一个一样具有典型性?(小组讨论后,写在学习单上,请小组代表发言第二和第三个事例中的“?”和“!”以及中间经过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4、师: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很强,很清晰的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通过三个事例的分析,你们发现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吗?(生自由表达)
5、师:这三个事例都是经过了“看到现象”、“产生疑问”、“反复研究”、“发现真理”的过程。所以作者要选取的这三个事例都是他精心选择的,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典型事例。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论证的过程,作者要选择大量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于事例的选择要非常准确,而且能够紧紧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课文三个具体事例,使学生们理解要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选取大量的具体事例,并且所选事例必须是典型能牢牢围绕观点进行阐述的。指向目标 2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五册《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一浏览一边勾画出文中作者的观点和作者为论证这个观点所选取的具体事例。(提示学生浏览之前先阅读学习单上的阅读策略提示 2)出示阅读策略提示 2: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可以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针对老师的提问,你们可以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来读文章,快速浏览可以扩大自己的视域,搜集跟老师问题有关的信息,一边浏览一边勾画。(指名学生回答)
2、师:看来同学们对于默读、浏览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掌握的不错。如果我们写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小练笔,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事例能用吗?为什么?
(能用,因为事例中的人物都是有志向的,而且他们也把事情做成功了,是典型事例,能紧紧的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论点)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阅读主题丛书《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的方式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学会选取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指向目标 2
五、感受精神,走进科学
1、师:作者在阐明观点、进行论述之后还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进行了总结。我找个同学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师:通过阅读我们看第六段说发现真理难不难?(不难)那么第七段说发现真理难不难呢?(难)这不是相互矛盾了吗?我们来发表下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自己表达自己观点)
3、师:原来发现真理的现象不难,难的是要把“问号”拉直变成“叹号”的过程,也就是探索研究的过程难。
4、师:那我们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要走到科学的最高顶峰难不难?(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今天你们找到成为科学家的秘籍了吗?把你认为要成为科学家的秘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四名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其余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单“成为科学家的秘籍”栏书写。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比如“锲而不舍”的“锲”字,适当解读见微知著的含义。)
5、结束语:是的,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为科学家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具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学生齐读)的品质,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离不开无数具有这些科学探索精神的爱国科学家,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爱国科学家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表达)
6、师: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像为我国核武器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邓稼先、钱学森;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拯救了无数被疟疾病毒感染的病人的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研制了对新冠病毒重症感染者起到保护率 100%的陈薇院士。同学们,我们要从富起来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具有(学生齐读“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这些品质,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梦会贡献自己的力量。(PPT出示爱国科学家的图片,解读这些科学家的历史功勋)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中总结论点的解读,通过诸多爱国科学家的事例鼓励学生们鼓起探索科学的勇气,培养学生们探究科学的精神。激烈他们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指向目标 3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小练笔:请阅读主题丛书《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炸不死的人-诺贝尔》两篇文章,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设计,巩固选取具体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