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9 17:5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有关现象。
(2)进一步认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
(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火洲里的坎儿井”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主义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
(1)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同时让学生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并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
 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火柴、课件。
四、教学过程
  1.物质的三态
直接问学生水有哪三态?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三态?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其他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状态,老师总结: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归纳法)
  2.蒸发
(1)学生体验:让学生检查桌面上的器材,从中拿出装有酒精的瓶子并打开,用桌面上的棉花蘸酒精涂抹在手背上,再让学生观察酒精的变化及自身的感受。
让几位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教师总结蒸发现象和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温度计的示数,然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酒精,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找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再进一步阐明“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2)从解释“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的人会感到凉快,如果到风较大的地方会感到冷?”引出蒸发是有快慢之分的。让学生回忆小学科学课中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师再进行总结。再用“晒衣服”和“晒粮食”的实例进一步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生自学课文“活动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感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1)提出问题
  家里烧开水你们都看过,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现象吗?学生们试着说,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明确实验目的,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2)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按照课本图4-15装置好实验设备。(水量适量、火焰要大水温不能太低,固给水先加热,烧杯加盖,加热时取下盖,让学生看盖有什么,以备后用)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帮忙记时间和数据,特别提醒同学注意观察气泡的产生、变化和沸腾后的温度变化。继续加热观察温度变化情况,移开灯看水是否继续沸腾。根据数据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像,老师指导画。因为对学生来说这一步不易。让学生观察后讨论:加热前水中有气泡吗?气泡是哪来的?气泡为什么会有实验中的变化?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如何?酒精灯移开后水是否继续沸腾?说明什么问题?水蒸气肉眼能直接看见吗?
师生共同总结沸腾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给出沸腾和沸点的定义,讨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以加深理解。通过在不同环境中选用温度计来了解多种液体的沸点,进一步强化沸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