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六年级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要“虚心向内行人求教”的道理。教学本文的过程中,在理解故事、获得启发的基础上,希望能够教给学生一些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铺设台阶。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对文言文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本文所讲述的故事虽具有趣味性,又篇目短小,结合课下注释能帮助学生便于理解文意,但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对于现阶段学生理解是有较大困难的,需要老师逐步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书”“掉”“谬”等重点实词的意思,把握故事情节,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方法。(重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知道要善于观察事物,敢于质疑,从客观实际出发,体会“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要虚心向内行人求教”的道理(重难点)。
(说明:本文是六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因此字词的积累与文言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在课堂中贯通落实的,故此定为教学重点,本文所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由诗及人,漫话作者
课前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预设: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等。课前预习: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联系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来回顾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提示来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后也要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知识的积累。
(说明:由所学旧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作者苏轼导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发学习兴趣。)
二、翻译故事,尝试概括
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大声的散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请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点评。
纠正:数(两个读音,这里是作动词,第三声,所珍藏的宝贝用百来计算。)
2.互动翻译课文。(左右互相翻译课文)
3.概括故事内容。(在翻译课文之后,有同学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课文的故事内容吗?)
明确:预设:杜处士晒画,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
复述和概括的区别,概括是用一两句简洁的话进行总结。
(说明:通过反复诵读、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突破教学重点。)
三、研读语句,明晰事理
1.自读课文,圈画出牧童和杜处士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的人?
牧童:拊掌大笑(解释),动作描写,(表演),拍手大笑:天真、率直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先翻译,语言描写,说明牧童观察仔细,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熟知牛相斗的场景是如何的,他指出了与自己认知所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出他敢于挑战权威(杜处士有名望),敢于质疑。朗读:两个感叹号,确信肯定的语气,斗牛,谬读重音,读出牧童天真,同时又确信自己的语气。
杜处士:处士:有德才的人(关注到了课下注释)好书画:喜欢收藏书画的
尤所爱:尤其珍爱,非常爱惜的表现: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想象:他可能这样夸赞这幅画:他可能这样爱惜这幅画
处士笑而然之:解释:杜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肖像、动作
杜处士面对一个小小牧童的质疑,愿意听从,并且笑笑接受,说明他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性格豪爽的人。
你能说说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写一写他的表现和话语。
明确:牧童一一善于观察生活、敢于质疑、天真活泼
杜处士一一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有德才、好书画)
两位同学表演课文第二段的故事情节:注意动作、语言、肖像
合作朗读课文,(PPT出示第二段除了作者观点的那句话)
2.作者在讲完故事后,还引用了一句古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谁能说说苏轼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解释,请同学说得出的道理。
明确:凡事要向内行人请教(内行的意思: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填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戴嵩 、牧童 )。学生提出戴嵩,那就直接讲课下注释11,知道这两种情况都有,他们可以说都是这方面的内行人。只说牧童,那就自己提示学生关注课下注释11。
( 收藏鉴定书画 )当问( 杜处士 )。
(写诗作文)当问(苏轼)。
3.请同学关注书下注释11的注释,既然牧童是内行人,那么这个注释确说掉尾而斗也是有这种情况的,与我们得出的结论矛盾?
明确:不矛盾。牧童善于观察生活,但作为一个孩子,受年龄和生活经验局限,认识有局限性,也能称之为放牛的小内行。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凡事要虚心向内行人请教。
(说明:通过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并由书下注释在提出质疑,对人物进行再认识,明确“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要虛心请教内行人”的道理,突破重难点,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对文本认识发展完善的过程。)
四、名言总结,深化所学
苏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说的是一个人应该要认真学习,并且要善于提问,学无止境,人无完人,人的认识有限,牧童、杜处士都是如此,我们也是如此,所以凡事就更需要我们做到务学好问,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说明:总结本文所学知识,深化对文章蕴含道理的理解与认识。)
五、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
2.拓展阅读《书黄筌画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说说有何启示。
(说明:作业1,旨在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及课文内容理解;作业2,旨在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文言文学习的方法,自主拓展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