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至57页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及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发现与归纳。
教学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尺子、细绳小球、各种平面图形片等。
学具准备
圆规、三角尺、剪刀、带有圆形面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用甩动系着细绳的小球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3、用投圈的游戏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认识圆
二.复习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并引出“圆”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把圆和其它的平面图形区别开,从而归纳出圆的概念: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三.教学圆的特征。
1、引导学生用实物画圆、剪圆、折一折等操作,小组合作,发现圆心、半径、直径等。
①找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②找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 示。
③找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2、学生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发现在同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
3、用圆规画圆。
①认识圆规,了解圆规的使用方法。
②画圆的步骤: 定长——定点——旋转
③让学生自由的画圆。
④让学生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⑤归纳: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
2、我会算。算出图中的半径。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3、我当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 )
(2)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直径。 ( )
五.感受圆在生活中的运用。
(1)分小组讨论:怎样安排队形,才能使投圈游戏更加公平呢?并说明理由。
(2)欣赏卡通视频,了解许多下水道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饭碗为什么做成圆的?
六.了解圆的历史。
了解圆的历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的思想教育。
七.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八.课外作业。
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分别用字母o 、r 、d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信息。
(
认识圆
圆心 o 1个
半径 r 无数条 相等 r= d÷2
直径 d 无数条 相等 d=2r
)板书设计:
(
同圆或等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