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328年
天顺元年,红光满室
——
《明史·太祖本纪》
依“标”扣“本” 奉标承教
至正四年
时年十七
旱蝗饥役
父母兄殁
孤无所依
——《明史
·太祖本纪》
1368年
洪武元年
定号大明
建元洪武
1398年
洪武三十一年
忧劳而逝
崩于应天
依“标”扣“本” 奉标承教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至正四年的灾祸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
三、承古萌新的经济
一、至正四年的灾祸
姿貌雄杰
奇骨贯顶
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孤无所依,乃入黄觉寺为僧。……游食合肥。
——《明史·太祖本纪》
元末百姓的税务负担与元初相比,足足增长了二十倍。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吴晗:元末农民起义所标榜的就是“明王出世”。
大都
临清
济南
汴梁
开封
颍州
阜阳
凤阳东北
应天
南京
杭州
潼关
蕲水
浠水
大同
上都
正蓝旗东
渤
海
海
东
黄
河
大
江
江
长
刘福通
徐寿辉
郭子兴
朱元璋
濠州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
起义军活动地区
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
明军北伐路线
元顺帝北逃路线
1356年,朱元
璋攻占集庆,改名
应天府。1368年在
此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秋,明军
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
东起朝鲜
西据吐番
南包安南
北距大碛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
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中央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人君不能恭览庶政,
大臣专权自恣(放纵)”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地方
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
利:加强中央集权
弊: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
皇帝便成为综揽一切政事的独裁者。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思想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
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监视官民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思想
洪武八年(1375年),刑部主事茹太素“陈时务累万言,言多忤旨,诏太素面诘,杖于朝”,这是《明史》所记载的洪武朝第一次实行廷杖的记载。
根据《明史》统计,明宪宗时期施行廷杖9次,被打的有70多人次;明武宗时候朝政被太监刘瑾把持,朝局一片混乱。1519年武宗皇帝要南巡被阻拦,一怒之下廷杖阻拦的大臣146人,直接打死了11人;嘉靖皇帝更是厉害,继位之初因为大礼议之争,廷杖大臣134人,打死17人,朝野震动。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思想
学子入考时,为防作弊,要脱下鞋子,赤脚步行。文具、食品等要装在有孔的竹篮中,一眼能看透,像个讨饭的乞丐。场屋是一排排没有门的每间大约两平方米的小屋。两块木板,放平当床;抬起前面一块,可当书桌。书写时头与脚都露在外面,以便官吏巡视,一览无余。
举子看榜图
二、以猛治国的善弊·思想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数天后考试完毕,走出考场,人已经不太清醒,像刚刚放出笼子的病鸟。等待考试成绩时,神情恍惚,幻想一旦中举,做官发财,宽宅大院,尽享富贵;又一想,如果榜上无名,还得回家过苦日子,吓得如同死去一般。此时,坐卧不宁,像是一只被捆住的猴子,难以解脱。等到成绩公布,自己落榜,简直就像是一个中毒的死苍蝇,麻木无知。沮丧、怨恨,大骂考官不公平,瞎了眼睛。愤怒至极,把文具书册用火焚烧;烧不掉的用脚踩踏;踩不碎的扔入臭水沟中。发誓从此再不参加科举考试,遁入深山,面壁弃世。今后如果再有人劝我科考,我定要举起棍棒把他赶跑。
感受科举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史料研读
材料一: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思考:(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共同点?
(3)顾炎武认为八股文对人才的摧残要比焚书坑儒的危害大,你是否赞同他的评论?
1、农业
减免赋税,清丈田亩,与民屯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凡桑、麻、谷、粟、税粮、徭役、免征三年。
三、承古萌新的经济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徐光启“其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至于农事,尤所用心。”
1560年中国出现某农作物最早记载:“番麦,一名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天工开物》被李约瑟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将此书称为“技术百科全书”,将“天工开物”理解为“对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艺的阐明”。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晋商经商路线图
徽商经商路线图
作用:商帮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对当时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2014年山西,3题)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