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瓶盖侧面有一道道竖纹
B.卫生间的瓷砖刻有凹凸不平的图案
C.车把上加装橡胶套
D.为方便开锁,在钥匙孔倒些铅笔芯末
2.(2020·安徽·金寨县教师发展中心八年级期末)如图,用细线将小钢球悬挂起来,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忽略空气阻力,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B时,绳子断裂,所有外力消失,则接下来小球将会( )
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然沿着BOA运动
D.静止在B点
3.(2021·广西来宾·八年级阶段练习)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A B两个相同的木块,A B木块用绳子相连,在力F1和F2作用下保持静止,绳子对AB的作用力分别为F3 F4,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和F4是一对平衡力
B.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F1和F2大小不等
D.F3与F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2020·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关于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B.驾驶汽车时,要求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C.以较大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比较困难,说明速度大惯性大
D.泼水时,盆留在手中,而水由于受到惯性飞出去
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下列三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丙>f甲>f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甲>f乙>f丙
6.(2021·四川绵阳·二模)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75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木箱时,小明不受到木箱的作用力
B.若此时木箱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和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7.(2021·四川·泸县石桥镇石桥初级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伽利略认为:一个金属小球从光滑斜面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由于不受阻力,没有能量损耗,那么它必定到达另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若把斜面放平缓一些,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模拟实验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受平衡力
B.小球能够到达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C.减小右侧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后,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变
D.根据这一实验,可以推理出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
8.(2021·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v1>v2 B.F1=F2,v1<v2
C.F1>F2,v1>v2 D.F1<F2,v1<v2
9.(2021·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中,弹簧固定在天花板A上,下端悬挂物体C,弹簧自重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 B.B对A的拉力和B对C的拉力
C.A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 D.B对C的拉力和C受到的重力
10.(2020·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重力大小均为10N,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若将A,B紧靠着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和F2的大小分别为(不计空气阻力)( )
A.0N,12N B.12N,12N C.12N,20N D.20N,12N
11.(2021·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光滑的两个球体直径均为,置于一直径为的圆桶内,且有,在桶与球接触的三点A、B、C,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为、、,如果桶的直径增大,但仍小于,则、、的变化情况是( )
A.增大,不变,增大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减小,增大 D.增大,减小,减小
二、填空题
12.(2020·江苏无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由于_____将会_____(选填“向右倾倒” “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_____(选填“向右倾倒” “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
13.(2021·广东阳江·八年级期中)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
14.(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开学考试)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__通过“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状态。
15.(2021·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平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在6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叠放到该桌面上,用水平力F2拉着B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2=_____N,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N。
16.(2022·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驾驶员突然刹车,由于汽车具有______,仍要向前运动;刹车后减速前进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作用,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会急转弯,整个过程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在这一行驶过程中,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和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三、作图题
17.(2021·湖南常德·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个方形木块从斜面上滑下,请画出木块下滑时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18.(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预定着陆区软着陆前,为避免着陆器与火星猛烈碰撞,在着陆器距离火星表面附近时向下喷气反推使其悬停(如图所示),请作出此时着陆器受到的重力G和喷气对它的推力F的示意图。
19.(2021·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B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
20.(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______(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甲图的实验装置中,如果两侧定滑轮的高度不一致,将______(选填“仍可以”与“不可以”)完成这个探究实验;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1.(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木板、铁块、木块和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a.如图甲所示,将铁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铁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1.2N;
b.如图乙所示,将木块叠放在铁块正上方,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铁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1.6N;
c.如图丙所示,将铁块叠放在木块正上方,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1.8N。分析以上操作:
(1)操作a 和b 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的关系:
(2)比较操作b 和c 可得,铁块表面比木块表面_____(填“光滑”或“粗糙”)些;
(3)在老师的指导下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改进了该实验,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力F4=3N拉动长木板在水平桌面上运动,铁块保持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_____;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至少写出一条)
五、简答题
22.(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可以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反复几次会套得更牢。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C
6.D
7.D
8.B
9.D
10.A
11.A
12. 惯性 向左倾倒 保持静止
13.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14. 伽利略 匀速直线运动
15. 6 0
16. 惯性 摩擦力 运动状态 车的重力
17.
18.
19.
20. 相反 钩码个数 旋转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仍可以 D
21. 压力 光滑 向左 长木板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
22.锤头与锤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板凳上时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