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木兰诗》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木兰诗》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0 09: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木 兰 诗
北朝民歌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
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 学 目 标
4.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 学 重 难 点
学习目标
这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唱的怎么样?其实这里面还蕴含了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木兰诗》,认识一下这位巾帼英雄。
新课导入
替父从军,你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男子的责任;奋勇杀敌,你用满腔的热血捍卫祖国的尊严;淡泊名利,你用归乡的背影诀别官场的腐朽。你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赞歌!杜鹃啼血,离雁哀鸣,乡愁折磨着你;提携玉龙,沙场驰骋,死亡威胁着你。最终,你却放下应得的一切,孤身一人默默还乡,只载着一身伤痕,一颗辛酸的'心。你建立了男子难以企及的功业,你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你坚强,你勇敢,你孝顺,你忠义,你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的颁奖词
新课导入
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自幼受诗礼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对诗歌兴趣极浓厚,以编纂《乐府诗集》百卷扬名后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书中《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后人合称“乐府双璧”。
作者简介
这首诗与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的80多年间,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
写作背景
北魏因此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后来又灭夏国,灭“北燕”,灭“北凉”,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大乱,中国北部重新统一。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民的愿望。诗中的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传颂和赞扬。
写作背景
花木兰(孝烈将军)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基础梳理
她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
基础梳理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的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意义比南朝乐府民歌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基础梳理
乐府民歌的特点
1、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
2、押韵灵活。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
基础梳理
乐府民歌的特点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声情毕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基础梳理
乐府民歌的特点
5、排偶句。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6、回环往复,音韵和谐。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回环往复,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文字活泼,正是民歌的本色。
基础梳理
乐府双璧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基础梳理
重点字音
唧唧( )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鸣溅溅( )鸣啾啾( )
燕山( ) 胡骑(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扶将( )阿姊( ) 磨刀霍霍( )
红妆( )策勋( ) 十二转( )
著( )我旧时裳( ) 傍地( )

zhù
tiě
kè hán
jiān
pèi
jiān
jiū
yān

rónɡ
shuò
tuò
jiāng

huò
zhuāng
bàng
zhuàn
zhuó
cháng
xūn
基础梳理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   ”同“   ”,  。

(2)出门看火伴 
  “   ”同“   ”,   。
帖 贴 粘贴
火 伙 伙伴
基础梳理
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 (名词,市场,集市)
万里赴戎机 (名词,事务)
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基础梳理
一词多义


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 (动词,同“贴”,粘贴)
将军百战死 (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 (动词,扶持)
基础梳理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策勋十二转(古义:量词,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转过)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但是)
基础梳理
古今异义
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与“差”相对)
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基础梳理
古今异义
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
当窗理云鬓(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的)
基础梳理
课文听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二一二”节拍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二三” 节拍
木兰/当户/织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二二一”节拍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整体感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叹息声
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什么
思念,惦记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征兵的文书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征兵的名册
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指父亲
为此

泛指马和马具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册,每一册(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马鞍下的垫子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早晨
离开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水流激射的声音

听见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指战争
越过
北方
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铠甲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战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死了 ,有的胜利归来。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记功
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不愿意做
木兰十多年之后幸运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外城
扶持。将:助词,不译
姐姐
梳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模拟磨刀的声音
通假字,通“贴”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通假字通“着”,穿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头发和在脸上贴花黄。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爬搔
眯着眼
贴着地面并排跑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常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又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内容 探讨
1.请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替父从军
亲人团聚
讴歌英雄
停机叹息
奔赴战场
征战沙场
辞官还乡
合作探究
分析 人物
合作探究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平民女子,勤劳孝顺
合作探究
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合作探究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合作探究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向往和平生活
合作探究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谨慎心细,聪明智慧
合作探究
勤劳孝顺、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合作探究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
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请为花木兰写一段评价语:
合作探究
赏析 语言
合作探究
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写花木兰从军前的准备忙碌而井然有序,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写出了战事的紧迫,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合作探究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英雄气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合作探究
这两句运用景物描写(对偶手法),描写了边塞夜景。生动形象的写出战地生活艰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合作探究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衬托了木兰的英勇、机智、善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合作探究
运用了排比、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之后的喜悦和对旧物的亲切之感,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合作探究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辞高官,返回家园。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
课堂小结
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拓展延伸
穆桂英
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拓展延伸
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拓展延伸
秋瑾
近代革命家、作家。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后参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拓展延伸
木兰诗
出征参战→历尽艰辛,转战沙场
代父从军
交代身份,揭示忧虑
说明原因,决心应征
积极准备,踏上征途
辞官归乡
谢辞高官,功成身退
喜归故里,重著旧裳
以兔为喻,解释原因
勤劳善良
坚毅勇敢
机敏活泼
不慕名利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