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某同学在公园里看到了一个植物挂牌,其中“月季”的分类等级是( )
月季
拉丁名 Rosa chinensis Jacq.
别称:月月红、花中皇后
科属:薇属科
特征:常绿、半常绿低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成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
A. 门 B. 纲 C. 目 D. 种
蛇头蛾(学名:乌桕大蚕蛾)因其两翼犹如两条蛇的头部而得名(如图),它们这种“令人生畏”的装扮,实则为了适应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在动物分类上,蛇头蛾属于昆虫纲。下列有关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两对翅、三对足
B. 身体分为头、胸、足三部分
C. 身体和附肢分节
D.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且有蜕皮现象
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鲈鱼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 ②④⑤⑧ B. ①②⑤⑧ C. ③⑤⑥⑧ D. ③④⑥⑧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传说“龙”有四肢,体内有脊柱,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与“龙”相似度最高的动物类群是( )
A. 环节动物 B. 节肢动物 C. 两栖动物 D. 爬行动物
某同学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并进行记录。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 )
A. 具鳞片,鳞片上有黏液,可减小游泳阻力
B. 靠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产生向前的动力
C. 呼吸器官是鳃,鳃只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D. 测线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类对它们“爱恨交加”。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
B.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C. 所有细菌和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D.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较新冠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种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中体积大小关系是:大肠杆菌>酵母菌>新冠病毒
B. 三者都是单细胞生物体
C. 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 三者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以下歌名中涉及的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薛之谦的《狐狸》 B. 展展与罗罗的《沙漠骆驼》
C. 周杰伦的《蜗牛》 D. 潘玮柏的《壁虎漫步》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但是有些旅游区餐馆把珍稀动物当作餐桌上的佳肴。下列菜谱中不可取的是( )
A. 宫保鸡丁、西红柿炒蛋、红烧肉、海带汤
B. 清灼油菜、清炖白鹅、荷包蛋、穿山甲汤
C. 清炒空心菜、炒牛肉、血浆鸭、紫菜蛋汤
D. 鱼头汤、小葱拌豆腐、回锅肉、清炒藕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他生前有两个梦想,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了( )
A. 遗传多样性 B. 染色体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细胞多样性
平顶山市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鸟类南北迁徙路线上,区内物种丰富,分布集中。试问,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 生态旅游 B. 就地保护 C. 法制管理 D. 迁地保护
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所到之处,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这篇新闻引起人深思,你赞同( )
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
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
A. 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B. 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 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D. 目前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如图中①-③是研究者根据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古鲸化石绘制的骨骼复原图。通过与现代齿鲸的骨骼比较,揭示了原始陆生哺乳动物到现代齿鲸的演化历程。下列排序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
A. 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 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远
D. a、b一定比c、d高等
2021年9月27日大河网讯,9月27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平顶山鲁山仙人洞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仙人洞遗址发现了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类头骨化石——距今3.2万年,填补了中原地区人类演化的空白。下列关于“人”的由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现代人类还不能直立行走,其最直接的证据是古人类的化石
B. 人类进化过程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等阶段
C. 人的生命起点是胎儿出生时,即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D. 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经不同的阶段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蚯蚓体表具有许多粗糙的刚毛,有助于其运动
B. 蜗牛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C.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D. 家鸽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骨密实,适应飞行生活
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理念,在一堂生物课上,某小组合作讨论动物运动的意义,提出了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动物进化 B. 有利于动物觅食
C. 有利于动物避敌 D. 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环境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句诗描述的是亲鸟捉到害虫,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喂养雏鸟,这属于( )
A. 繁殖行为 B. 取食行为 C. 防御行为 D. 迁徙行为
某生物小组开展“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获得如图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鼠走迷宫取食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训练次数越多小鼠获取食物的时间越长
C. 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和消失
D. 神经系统发育越完善动物学习行为越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017年10月5-8日,全国大学生第四届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举行。本届大赛活动旨在引导在校大学生关注当前中国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同时也希望引起更多单位和社会人士关注我国的水产事业和国家海洋战略。造景过程中,金鱼藻、莫斯藻、轮藻、山椒藻等水草的贡献不可小觑它们都属于藻类吗?如图为这四种生物的分类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的四种水草名字中均带有“藻”,而真正属于藻类的是 ______(填字母),判断理由是 ______。
(2)图中 ______(填字母)与地钱所属类群相同,它通过 ______附着在木头和石块上,可用来作鱼缸的背景,同时对鱼的繁殖也非常重要。
(3)C山椒藻学名槐叶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两片叶舒展于水面上,茎细长,属于 ______植物。C通过 ______繁殖后代,其生殖过程仍然离不开水。
(4)向日葵、水杉和图中D都属于种子植物,但向日葵与水杉相比,其种子外面有 ______包被。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公告,正式公布最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与原《名录》相比新《名录》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原《名录》物种全部予以保留,其中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熊猴北山羊、蟒蛇3种野生动物因种群稳定分布较广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二级;二是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其中,大斑灵猫等43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狼等474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名录》中新增的大斑灵猫狼属于 ______类动物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提示从其类群的“主要特征”来考虑)
(2)《名录》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作为一种古老且数量十分稀少的物种,素有“古生物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之称。它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和军事科学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价值。
(3)据《瞭望》202l年第8期刊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其极度濒危的状态并未改变特别是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存在空白区迁地保护存在“全军覆没”的风险。可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__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请举一例)。 ______。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因最初是达尔文发现的,被统称为达尔文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虽来自共同的祖先,但喙的大小、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达尔文地雀之间存在着 ______现象。
(2)不同的小岛上环境不同,如果地雀的喙与之相适应,就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反之则被淘汰,所以不同的环境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______作用。
(3)在漫长年代的进化中,达尔文地雀之间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优胜劣汰,最终演变为不同的物种。可见,达尔文地雀的进化是长期 ______的结果。
(4)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从“进化和适应观”来说,你如何看待现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答一条) ______。
2021年8月30日下午5时51分许在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6决赛中,我市鲁山籍运动员王金刚以30秒81的成绩将金牌收入囊中,为我国残奥会代表团再添一金。这也是河南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的首枚金牌。本届残奥会中,河南健儿中参加项目最多的运动员就是王金刚,30岁的他参加了游泳S6级别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5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5个小项的比赛。在他的身上,所折射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感染和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如图一、图二分别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王金刚于50米蝶泳S6决赛中,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依靠图一中的[______]______、关节和[______]______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精细而复杂的动作。
(2)王金刚在50米自由泳比赛中娴熟灵巧地完成“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一系列动作时,通过图二中关节腔内的滑液和[______]______来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压力。
(3)每当王金刚完成一个游泳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请将以上步骤进行正确排序:______(用相关数字序号排序)。
(4)力量训练是游泳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骨骼肌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三。
①图三所示,与自然状态组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增加,这有利于骨骼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 ______(填气体名称)。
②另有研究表明,中强度组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由此推测该组骨骼肌细胞的 ______作用强,可释放更多的 ______供运动所需。
③根据以上研究,从运动强度的角度对改善骨骼肌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 ______ .
(2)[1]和[2]、[3]和[4]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 ______ ;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 ______ .
(4)如果去掉[2]、[3]组实验,只考虑[1]、[4]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 .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 ______ 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 ______ 行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分类学家将生物划分为7个最基本的阶元,其自高而低的顺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某同学在公园里看到了一个植物挂牌,其中“月季”的分类等级是种。
故选:D。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
2.【答案】B
【解析】解:蛇头蛾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内部柔软器官;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可见B错误。
故选:B。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胸部一般有3对足、2对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答案】C
【解析】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其中③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⑤鲈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属于鱼类;⑥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⑧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它们都属于鱼类;而①娃娃鱼属于两栖类;②鲍鱼、④章鱼属于软体动物;⑦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C。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答案】D
【解析】解:传说“龙”有四肢,体内有脊柱,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特征,属于爬行动物。
故选:D。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5.【答案】C
【解析】解:A、鲫鱼体表具鳞片,鳞片上有黏液,可减小游泳阻力,A正确;
B、鲫鱼靠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B正确;
C、鲫鱼的呼吸器官就是鳃,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C错误;
D、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D正确。
故选:C。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呈纺锤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鱼类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6.【答案】A
【解析】解:A、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真菌中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蘑菇是多细胞个体,A正确。
B、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B错误。
C、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的细菌是自养细菌,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C错误。
D、大多数真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但也有一些大型真菌,如森林中的蘑菇,树干、枯枝上的苔藓是我们能看得见的,D错误。
故选:A。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明确细菌、真菌,有的是有益,有的是有害的。
7.【答案】C
【解析】解:A、酵母菌用低倍的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病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因此可以推断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HIV病毒,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的,B错误。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变成结晶体,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细菌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
酵母菌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HIV是病毒。
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8.【答案】C
【解析】解:狐狸属于哺乳动物、骆驼属于哺乳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蜗牛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
9.【答案】B
【解析】解: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清炖朱鹮、穿山甲汤,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利于保护野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经1988年11月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修订通过,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
解题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0.【答案】A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所以,“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理解掌握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措施,明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12.【答案】B
【解析】解:①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正确。
②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采取一定方式管理,不能立即捕杀,错误。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正确。
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错误。
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
故选:B。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的有机物是构成生命必须的物质,所以可以作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的理由,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生命的起源,可以从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角度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14.【答案】B
【解析】解:鲸是从其他有蹄类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是海洋里的大型哺乳动物。几百万年前它们曾生活在陆地上,用腿行走,以捕鱼为生,进入水中后,前肢退化,数百万年的进化赋予了它们类似鱼一样的体形。它们的身体变长,前肢缩短变成鳍,后肢变成蹼。
故选:B。
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15.【答案】A
【解析】解: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正确;
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错误;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较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近,C错误;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等谁低等,D错误。
故选:A。
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读懂生物的进化树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早期现代人类能直立行走。A错误。
B、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B错误。
C、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C错误。
D、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由受精卵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早期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到第八周末,初具人形,称为胎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到第40周成熟,由母体阴道产出,即婴儿的诞生。然后经历不同的阶段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D正确。
故选:D。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
17.【答案】D
【解析】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表具有许多粗糙的刚毛,有助于其运动,A正确。
B、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外有坚硬的贝壳,以保护柔软的身体,B正确。
C、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C正确。
D、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很牢固,利于飞翔生活,D错误。
故选:D。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鲫鱼属于鱼类,家鸽属于鸟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
18.【答案】A
【解析】解: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适应复杂环境,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
19.【答案】A
【解析】解:“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句诗描述的是亲鸟捉到害虫,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喂养雏鸟,这种行为与繁殖有关,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A。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掌握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错误。
B、由图数据可知训练次数越多小鼠获取食物的时间越短,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消退,C错误。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D正确。
故选:D。
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学习行为的特点。
21.【答案】B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A 假根 蕨类 孢子 果皮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D金鱼藻依靠种子繁殖后代,是种子植物;C山椒藻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有输导组织,这是蕨类植物;A莫斯藻具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故是苔藓植物;B轮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图中A莫斯藻具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故与地钱都属于苔藓植物;莫斯藻通过假根附着在木头和石块上,可用来作鱼缸的背景,同时对鱼的繁殖也非常重要。
(3)C山椒藻学名槐叶萍,是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两片叶舒展于水面上,茎细长,属于蕨类植物。山椒藻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它的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4)D金鱼藻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与向日葵、水杉都属于种子植物。其中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故向日葵与水杉相比,向日葵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可形成果实。
故答案为:(1)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A;假根。
(3)蕨类;孢子。
(4)果皮。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孢子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三种。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苔藓植物具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具有了输导组织。据此分析解答。
明白各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哺乳 胎生哺育 直接使用 生态系统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析】解:(1)哺乳动物具有特有的胎生哺乳的特性,大斑灵猫狼胎生哺育后代,属于哺乳动物。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白鳍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它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和军事科学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这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故答案为:
(1)哺乳;胎生哺育。
(2)直接使用。
(3)生态系统。
(4)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此题考查了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的理解认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知识点较多,注意灵活解答。
23.【答案】南美洲地雀 变异 定向选择 自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文化、生活技能等等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有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就是南美洲地雀,因此它们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这些不同种的地雀虽来自共同的祖先,但喙的大小、形状等性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分布在不同小岛上的地雀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如果地雀的喙与之相适应,就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所以环境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3)生物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变异逐渐被积累保存,原来的物种由此演变为新的物种。因此地雀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文化、生活技能等等。
故答案为:(1)南美洲地雀;变异。
(2)定向选择。
(3)自然选择。
(4)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文化、生活技能等等(合理即可)。
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
此题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只要能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类似试题就能解答。
24.【答案】A 骨 B 骨骼肌 ⑤ 关节软骨 ③④①② 氧气 呼吸 能量 运动强度要适当,以中等强度为宜
【解析】解:(1)王金刚于50米蝶泳S6决赛中,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依靠图一中的[A]骨、关节和[B]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2)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的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压力。
(3)每当王金刚完成一个游泳动作时,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时,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于是产生运动。
(4)①骨骼肌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释放的。与自然状态相比,不同运动强度下每立方毫米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数量均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中强度组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原因是中强度骨骼肌呼吸作用强,释放更多的能量,满足身体的需求。
③根据研究说明,我们可以提出一条科学运动的建议:运动强度要适当,以中等强度为宜。
故答案为:(1)A骨;B骨骼肌。
(2)⑤关节软骨。
(3)③④①②.
(4)①氧气;②呼吸;能量;③运动强度要适当,以中等强度为宜。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A骨、骨连结(主要是关节)、B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包括C肌腱和肌腹,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二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5.【答案】1号和2号;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1-3、2-4;1-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单一的要求;遗传;先天性
【解析】解:(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那么变量是红色,因此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和[2]、[3]和[4]两组对照实验只有腹部颜色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结论与假设一致,根据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外形不同的是1与3、2与4;因此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1-3、2-4.
(4)如果去掉[2]、[3]组实验,只考虑[1]、[4]组的实验,1-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外形不同、腹部颜色不同,不符合变量单一的要求.因此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称为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
(1)1号和2号;
(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3)1-3、2-4;
(4)1-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单一的要求;
(5)遗传;先天性.
此题考查的探究三刺鱼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对照实验的要求、先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原则.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