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23: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0.0分)
某生物小组对图中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C. 肾蕨用种子繁殖
D. 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在2020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一天,中科院科研人员在四川凉山州发现已被评估为“野外灭绝”的枯鲁杜鹃(如图)。该植物6-8朵花聚集在一起,花瓣呈淡粉色,果实较小。根据其形态特征判断,枯鲁杜鹃应属于(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2021年2月,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颁布,下列四种都是此次新增或提升保护级别的动物,其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
A. 怒江金丝猴 B. 棱皮龟
C. 猎隼 D. 君主绢蝶
老昆明童谣《螃蟹歌》中“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两只大眼睛,一个硬壳壳”其中提到的“硬壳壳”的名称和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贝壳,保护 B. 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C. 甲,保护 D. 鳞片,减小阻力
目前很多家庭喜欢自制酸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  )
A. 乳酸菌 B. 甲烷菌 C. 霉菌 D. 酵母菌
下面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 人参的药用价值 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C. 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 D. 芦苇可以作为造纸原料
下列动物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 B. C. D.
如表的四种植物中,哪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
植物名称
分类等级 胡萝卜 小麦 水稻 白菜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莎草目 莎草目 白花菜目
科 伞形科 禾本科 禾本科 十字花科
属 胡萝卜属 小麦属 稻属 芸薹属
A. 胡萝卜和小麦 B. 水稻和白菜 C. 胡萝卜和白菜 D. 小麦和水稻
玲玲爸爸送给她一只可爱的小狗,经过查阅资料,她找到了这种狗在分类学上的位置,请你帮助玲玲确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犬属、犬科、哺乳纲、食肉目 B. 哺乳纲、犬属、食肉目、犬科
C. 哺乳纲、食肉目、犬属、犬科 D. 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
如图中各种生物都很微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
B. ②和③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②不具备细胞壁
D. ③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
下列动物与其属类群不匹配的是(  )
A. 水螅一一腔肠动物 B. 蛔虫一一扁形动物
C. 蝗虫——节肢动物 D. 蚯蚓一一环节动物
用关键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是学好生物学的有效方法。下列是某同学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相关关键词的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关键词 知识梳理
A 原始大气 含有甲烷、氧气、氨和水蒸气等
B 化石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 进化规律 由复杂进化为简单
D 生物进化 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关
A. A B. B C. C D. D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
B. 遗传和变异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 变异都是由环境的改变引起的,都是可遗传的
D.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下列生物中不能独立生活的是(  )
A. 衣藻 B. 流感病毒 C. 水螅 D. 草履虫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筑有一条“万里长城”--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如图),这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
A. 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B. 生物繁殖速度下降
C. 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D. 珍稀动植物的死亡
科学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关于“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设计和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B. 装置中的电极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C.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有氧气
D.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底部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花矩和口器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C.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D.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常用作比较生物进化和分类的依据。如图表示6种生物与人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异(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与人类的相似程度最高
B. 向日葵和小麦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
C. 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
D. 果蝇比马更高等
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理论。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可以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是(  )
①两眼生在前方
②两足直立行走
③没有尾巴
④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⑤拇指(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以下能正确描述三者之间关系的是哪一个(  )
A. 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
B.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C. 生物多样性→自然选择→生物进化
D.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会标(图1)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某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2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 ______。F表示的动物名称是 ______。
(2)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 ______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 ______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脊椎动物。
(3)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包括 ______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物种名为 ______。
(2)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 ______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 ______。
(3)图二中表示人手的是 ______(填编号),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灵巧。人手与黑猩猩的“手”都有节,形状相似。
(4)由图二可以看出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 ______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属于生殖细胞,不是生殖器官,C错误。
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D正确。
故选:D。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据题干可知:“枯鲁杜鹃(如图)。该植物6-8朵花聚集在一起,花瓣呈淡粉色,果实较小”,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是被子植物的特征,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被子植物的特征。
3.【答案】B
【解析】解:A.怒江金丝猴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棱皮龟体表覆盖坚韧的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C.猎隼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为猎隼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属于鸟类,C不符合题意。
D.蝴蝶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属于节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坚韧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各类群以及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根据节肢动物的特征可知: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螃蟹属于节肢动物,它的“硬壳壳”的名称是外骨骼,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
故选:B。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5.【答案】A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等。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据此作答。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6.【答案】B
【解析】解:A、人参的药用价值为直接使用价值,不符合题意;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这是间接使用价值,符合题意;
C、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直接使用价值,不符合题意;
D、芦苇可以作为造纸原料为直接使用价值,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部分。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意义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据此分析解答。
区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价值。
7.【答案】B
【解析】解:ACD、水螅、水母、海葵的身体辐射对称,都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
B、章鱼属于软体动物,有口有肛门,食物从口进入体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故选:B。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熟记掌握腔肠动物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胡萝卜和小麦同门,水稻和白菜同门,胡萝卜和白菜同门、同纲,水稻与小麦是同纲同目同科不同属,因此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故选:D。
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等级单位,明确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即可解答本题。
9.【答案】D
【解析】解:狗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犬种。
故选:D。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10.【答案】C
【解析】解:A、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正确。
B、②是细菌,③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②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C错误。
D、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无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D正确。
故选:C。
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 细菌 真菌
个体大小 单细胞 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
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营养方式 异养 异养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2、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特征。
11.【答案】B
【解析】解:A、水螅的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
B、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B错误。
C、蝗虫的体表面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C正确。
D、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
故选:B。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
12.【答案】B
【解析】解:A、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A错误;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C错误;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错误。
故选:B。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要重点掌握。
13.【答案】C
【解析】解:A、并不是所有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A正确;
B、子女和父母有相同的性状也有不同的性状,因此遗传和变异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B正确;
C、生物的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
D、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D正确。
故选:C。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概念、类型、意义.
14.【答案】B
【解析】解:AD、衣藻、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D不符合题意;
B、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符合题意。
C、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是多细胞生物,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熟知病毒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筑有一条“万里长城”--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如图),这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故选:A。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全世界濒危物种数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严重上升趋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在受到严峻挑战。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16.【答案】A
【解析】解: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d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a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c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b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所以A说法错误。
故选:A。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此题考查了米勒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17.【答案】A
【解析】解:A、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花矩和口器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息息相关,B错误;
C、蛾的口器越来越长是兰花花矩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进行了选择作用,但不能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D错误。
故选: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所学知识,有一定综合性。
18.【答案】C
【解析】解: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图表可知,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与人类的差异最小,因此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
故选:C。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19.【答案】C
【解析】解:托马斯 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著名博物学家,他用比较解剖等方法证明人和大猩猩的脑部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比较方法,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①两眼生在前方、③没有尾巴、④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⑤拇指(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对于人类的起源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故选:C。
在研究人类的起源过程中,常采用比较等的方法。
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赫胥黎的生平事迹以及重要研究,掌握人类起源的知识。
20.【答案】B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故选:B.
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要理解掌握.
21.【答案】脊柱 大熊猫 爬行动物 生殖 生物种类
【解析】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图中①有无脊柱;脊椎动物中是卵生的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题干中的鱼和孔雀是卵生,胎生的是哺乳动物,题干中的大熊猫和人都是哺乳动物,因此E是鱼,P是大熊猫;无脊椎动物是蝴蝶。
(2)在会标中没有出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其中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故答案为:(1)脊柱;大熊猫。
(2)爬行动物;生殖。
(3)生物种类。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2.【答案】森林古猿 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脑容量
【解析】解:(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
(2)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3)图二中人的手是 B,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灵巧.人手与黑猩猩的“手”都有节,形状相似.
(4)黑猩猩的头骨是 A,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脑容量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
故答案为:
(1)森林古猿
(2)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
(3)B
(4)脑容量
图一是人类的进化过程.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图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手和头骨以及上臂的演化过程。
做此题要求我们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明确人与类人猿的关系,了解人和类人猿的区别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