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白鹭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白鹭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0 21: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 1 白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课文表达了对白鹭的什么情感?( )
A.喜爱之情
B.厌恶之情
2.下列对《白鹭》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白鹭不如朱鹭与苍鹭漂亮。
D.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体现在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
3.下列四句话都运用了( )。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2)春风是那样缠绵,令人神清气爽;夏风则过于热情,令人汗流浃背。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A.环境描写 B.细节描写 C.动态描写 D.对比描写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精巧 ②精致 ③悠然 ④怡然 ⑤安然 ⑥安稳
(1)故宫钟表馆里有许多设计( )、造型美观的钟表。
(2)窗外,碧空如洗,几朵白云( )飘过。
(3)为了将功补过,他主动申请去山里工作,以求得心里能够( )一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填空题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致、巧妙( )
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
3.安闲、闲适的样子。( )
4.普通,一般。( )
6.读拼音,写词语。
1.这里四季如春,很shì yí( )休养。
2.我们欣喜地发现,bái hè( )的数量增加了,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
3.他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进xiànɡ kuànɡ( )里,保存起来。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修改病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鹭是那样惹人喜爱,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请说说你的建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类文阅读
杜 鹃(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bì pì)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 hèng)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bǔ fǔ)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9.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10.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2)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3)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1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又说“杜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片段,做题。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4.选文画“﹏﹏﹏”的句子写了白鹭美得不可挑剔,可以用_________这个词来代替。
15.选文第3自然段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与水田的搭配适宜、和谐。
16.白鹭无论在何处都是美的,作者通过第3、4自然段文字的描写,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两幅精美的图画,请你给两幅画各取一合适名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写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人们猜测“他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C.结合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白鹭不如朱鹭与苍鹭漂亮”理解不正确。
3.D
【解析】
【详解】
(1)用白鹤与朱鹭和苍鹭的大小作对比
(2)用春风和夏风给人带来的感受作对比
(3)用年少和暮年作对比
(4)用战场的战士浴血奋战和贪图享乐的人们作对比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1)句,“精巧”与“精致”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巧妙”,后者强调“细致”。联系后文“美观”的语境可知,钟表设计显然更侧重于“巧妙”。第(2)句,白云飘在空中,样子很悠闲,所以填“悠然”。“怡然”形容喜悦。第(3)句,“安然”多形容内心的平静、安定,“安稳”多形容环境、举止等平静、安定。联系句中“以求得心里”可知,这里应该选“安然”。把所选词的序号依次排列即可得出答案。本题选A。
5. 1.精致 2.美中不足 3.悠然 4.寻常
【解析】
【详解】

6. 1. 适宜 2.白鹤 3.相框
【解析】
【详解】

7. 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听了报告,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按照具体要求对句子进行改写。
1.要求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出现了否定词就要将否定词“不”去掉,然后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要求修改病句,本题的语病是成分残缺。本题的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在“受到了”之前加上“同学们、我们”等主语。
3.要求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需要将“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再改为第三人称的说法,原句中的“我”变成“他”。
8.示例: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健康成长。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的运用表达能力。要保护白鹭,首先就要给它一安全的生存环境,才能让他健康成长。
答案为: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健康成长。
9.bì bó hèng bǔ
10. 欺世盗名 啼饥号寒 名实不符
11.A
12.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13.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言外之意是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
【解析】
【分析】
9.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以及拼音规则的识记能力。结合平日所积累的字词拼音进行作答, 并注意检查所给选项的拼写规则是否正确。
敝(bì),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是谦虚的意思。
薄命(bó mìng),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专横(hèng),意思是(态度)粗暴而不讲理,猛烈。
哺(bǔ)育,喂养,哺乳养育。
10.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识记能力,对文章细节的寻找能力。结合题中所给词语的解释,仔细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寻找合适的四字词语进行作答即可。
欺世盗名:意思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啼饥号寒: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名实不符:名声和实际不相符,空有虚名的意思。
11.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其作用有:(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4)表示静默或思考。
在本题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可知这里是省略作者没有说完的内容,因为杜鹃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非常丰富多样,选项A说法正确。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借物喻人手法的鉴赏分析能力。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结合题目所给提示,理解郭沫若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他“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可知他的内心对国民党是不满、愤恨的,同时又同情百姓被国民党蒙蔽双眼。因此可以理解为,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仔细阅读全文内容,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当时身处的历史环境可知,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而根据“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可知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但是人们对并无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
14.恰如其分
15. 拟人#比喻 比喻#拟人
16. 水田钓鱼图 枝头栖息图
17.不同意。从“可它真是在望哨吗?”的疑问中可看出。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悠然自得的美。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恰如其分:说话办事十分恰当、合乎分寸。
15.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白鹤站着钓鱼,整个水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个清水田比作嵌在玻璃画框的画面,将白鹭和清水相结合,色彩丰富,给人强烈的画面感。
“钓”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成了钓鱼,将两只白鹭形容成两位白衣少年在垂钓,那么悠闲,充满情趣。
16.
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从“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可知,描述的是水田钓鱼图。
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可知,描述的是枝头栖息图。
17.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先肯定后疑问,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并且段中“悠然”一词显然与“望哨”行为不符。作者是在表现白鹭的悠闲、安宁,并不认为它是在望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