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一、精挑细选。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不说 B.故不错意也
C.仓鹰击于殿上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臣民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吗”。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6.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轻寡人与
C.请广于君 D.天下缟素
二、活动探究。
7.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B.而君逆寡人者 学而时习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发生在战国末期的一场外交抗争。面对秦土居高临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言辞委婉,不敢拒绝,有失明君风度。
B.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疑问,有陈述,有判断。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
C.本文采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场面中,重点塑造了唐雎这一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士”的形象。
D.本文以对话为主,人物语言形象而富有个性。如唐雎在罗列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后,以“与臣而将四矣”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三人行刺,血拼到底。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三、语言表达。
8.列举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不少于300字。
四、精准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唯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纽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禄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寒暑易节
B.安陵君其许寡人 杂然相许
C.安陵君不听寡人 夜阑卧听风吹雨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村中闻有此人
10.将下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1.写出描写秦王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五、衔石填海。
12.填空。
(1)《战国策》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__________篇。
(2)唐雎是_______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_______的谋士,他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__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__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______。
1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_____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_____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唐雎不辱使命( ) 以大易小( ) 请广于君( )
以头抢地耳( ) 休祲降于天( ) 天下缟素( )
秦王色挠( ) 长跪而谢之( ) 大王加惠( )
秦王怫然怒( ) 徒以有先生也(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
【乙】
(聂政)遂西至濮阳①,见严仲子②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③,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日:“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④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⑤,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剌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⑥,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濮阳:春秋时期属于卫国。②严仲子:春秋韩国大夫,与韩相侠累(名傀)结仇,逃往濮阳。后与聂政结识,在聂政母亲生日时给予重金,聂政虽不受,但许身为友。③不幸:指聂政母亲去世。④季父:最小的叔父。⑤得失:这垦指差错。⑥抉眼:指聂政挖出自己的眼睛。
15.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划两处)。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免冠徒跣 (2)彗星袭月 (3)徒以亲在 (4)遂谢车骑人徒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持兵戟而卫者甚众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自皮面抉眼
C.以君为长者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D.今吾以十倍之地 遂以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
19.研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比较唐雎和聂政人物形象的异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C
6.A
7.(1)C
(2)A
(3)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8.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9.C
10.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到秦国出使。
11.不说、怫然怒、色挠(或长跪)。秦王是个外强中干的人(或唐雎据理力争皆可)。
12.(1)西汉 刘向 33 (2)安陵 有胆有识 (3)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13.(示例)入险境 阴谋落空
14.辱没,辜负 交换 扩充 撞 吉凶的征兆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屈服 道歉 给予恩惠 盛怒的样子 只,仅仅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15.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16.(1)光着(2)扫过(3)只(4)谢绝
17.B
18.(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2)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
19.相同: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同:唐雎忠诚,擅长言辞,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聂政孝顺,具有侠义精神,不畏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