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精挑细选。
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看瘦西湖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解说: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
B.木 本 采 沐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繁花嫩叶 流水潺潺 爱好文学 赞叹不已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成长经历,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代表抒发感受”。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路中间的那棵大树被砍掉了,马路顿时豁然贯通,像拓宽了几尺。
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
C.他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幽默风趣,时而词锋犀利,时而温和婉转,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追捧。
D.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我们要以“吹毛求疵”的眼光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万无--失。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zǎo) 狡黠(xié) 傅彩(fù)
B.诘难(jié) 咀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 阐证(chǎn) 幽居(yōu)
D.轻鄙(bǐ) 粗糙(cāo) 吹毛求疵(cī)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书籍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 ,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2)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 了。
(3)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 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A.湮没 耽搁 关于 B.淹没 耽误 关于
C.淹没 耽误 对于 D.湮没 耽搁 对于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用品,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分发到各社区。
B.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D.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 ,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二、活动探究。
7.为纪念“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边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示例,将下表①~②空格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孔子:“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①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法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②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述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参考①处画线句,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
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_________________: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四、精准阅读。
阅读《谈读书》,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美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2)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10.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1.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2.阅读选文“读书使人充实……皆有特药可医”,说说读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13.阅读选文之后,你对读书有哪些新的认识?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②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⑤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4.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16.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17.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D
6.D
7.(1)示例: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印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可离馆。 (2)①质疑读书法(独立思考法) ②循序渐进法(熟读精思法) (3)示例: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8.(示例)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所不同 ③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
9.(1)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2)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10.排比。突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
11.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读者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少,读书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12.示例:①塑造人的性格;②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13.示例:①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对各个领域的书都要有所涉猎。②拥有良好的读书态度可以帮助人提高修为和修养,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为自己的人生增彩;③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我;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
14.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5.过渡句。承上——表明读书必须活读,必须会意;启下一一以诸葛亮的例子再次说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可取的。
16.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论据,论证了“未晓处且放过”实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
17.示例:论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论据: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