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8页及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整除,会用整除的意义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判断;
2.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能概括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运用多种关系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整除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先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到些什么?还有哪些想提出的问题?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要具备哪些条件?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师:本节课就是在已学过的基础上,对有余数的除法加以总结,并学会从实际例子中概括出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整除的意义。
(1)屏幕上出示6道除法题,让全体学生计算出结果。
24÷3 39÷2 180÷12
25÷3 38÷2 184÷12
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对这6道题进行分组?
24÷3=8 25÷3=8……1
38÷2=19 39÷2=19……1
180÷12=15 184÷12=15……4
(2)能说说你为什么要分成这样的两组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概括整除的意义。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除法题,自读课本,建立整除的概念。
提问:整除应满足哪些条件?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引导学生口述整除的意义。
③弄清谁能被谁整除。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2题。
2.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除法题,让学生自学,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谁能举出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汇贯通。
(2)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我们以前曾学过能整除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商、余数和被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让学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的第3、5题。
四、课堂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同学们能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4题的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