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0 10: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 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 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 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D. 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就很可能被感染血吸虫病。那么血吸虫、钉螺所属的动物类群分别是(  )
A. 腔肠动物、环节动物 B. 扁形动物、节肢动物
C. 线形动物、扁形动物 D. 扁形动物、软体动物
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
B.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C.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雨后常见到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
A. 蚯蚓爬出地面交配产卵
B. 雨后土壤中压力加大,蚯蚓无法运动
C. 雨后土壤中水多氧少,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D. 雨后土壤中食物不足,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区分蚯蚓身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 前端较后端粗大 B.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C. 前端有刚毛,后端没有刚毛 D. 靠近前端有环带
“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这句顺口溜描写的是哪类生物的主要特征(  )
A. 昆虫 B. 软体动物 C. 蜈蚣 D. 蜘蛛
小芳同学依据某一标准将6种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下。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类群1:线虫、扇贝、蜻蜓类群 2:草鱼、家鸽、大鲵
A. 体温是否恒定 B. 脊柱的有无
C. 呼吸方式的不同 D. 生殖方式的不同
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河豚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⑦⑧ C. ③⑤⑥⑧ D. ②④⑥⑧
鱼在游泳时,其前进的动力来自于(  )
A. 尾鳍的摆动 B.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C. 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D. 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B. 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 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它是两栖动物
D. 青蛙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爬行动物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主要表现在(  )
A. 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B. 爬行动物是卵生
C. 爬行动物一般体型较大
D. 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
蚯蚓、蝗虫、鲫鱼、兔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 鳃、肺、体壁、气管 B. 体壁、鳃、肺、气管
C. 体壁、气管、鳃、肺 D. 肺、体壁、鳃、气管
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换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A. 动力作用 B. 杠杆作用 C. 支点作用 D. 调节作用
下面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简图中,最准确的是(  )
A. B.
C. D.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  )
A. 由全身骨骼组成 B. 由关节组成
C. 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 D. 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
A. 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C. 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 关节腔内有滑液
下列各项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乌贼遇到敌害释放墨汁 B. 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C. 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奶 D. 壁虎遇到敌害会自动断尾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B. 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 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哺乳动物的学习行为比两栖动物更复杂和高等,这有利于(  )
A. 亲代抚育后代 B. 获得配偶
C. 繁殖更多后代 D. 适应复杂的环境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都是群居在一起的,下列能体现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黄昏一群蚊子在空中盘旋 B. 白蚁群体分工合作
C. 十几只鸭子在河水中戏水 D. 农田中有一群蝗虫在啃食庄稼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
如图所示为蝗虫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1)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
(2)蝗虫的运动器官包括3对 ______,2对 ______,它们都生长在 ______部。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______,气体进入身体的通道是 ______。
(3)蝗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 ______,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蝗虫与蜘蛛、蜈蚣一样,足都分节,同属于 ______动物。
观察如图,总结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鸟的身体呈 ______型,可以减少空气的 ______,鸟的体表覆盖着 ______,有喙无 ______,前肢变成 ______,适于在空中飞行。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 _____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④叫作 _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发达的③______,能牵动两翼产生飞行的动力。
(3)鸟用[______]______呼吸,用[______]______辅助呼吸,称为 ______呼吸。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仅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由于它可以以植物的枯枝落叶、家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为食,所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蚯蚓还可用作水产养殖业的饲料以及很好的中药材。请分析回答:
(1)蚯蚓利用 ______进行呼吸,如果用手触摸蚯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氧气可以溶在其中,再渗入体壁。
(2)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完成后,应将蚯蚓 ______。
(4)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 ______构成,因此称为 ______动物。
如图为兔和狼牙齿的分化图:
(1)A图为 ______的牙齿,①______用于 ______;②______用于 ______;
(2)B图为 ______的牙齿,因为多了[______]______,用于______,A图与B图代表的动物牙齿分化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如图是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骨在运动过程中起着 ______作用,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关节腔中的滑液和[______]______;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起牢固性的是[______]______,因此说明关节具有 ______和牢固性。
(2)李大妈患了严重的关节炎,常常感觉关节胀痛,医生用针管从她的关节中抽出大量浑浊的滑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关节囊内壁分泌功能异常,致使[______]关节腔内滑液过多。
(3)生活中所说的脱臼是[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里滑落出来。
如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标号①的结构名称 ______。
(2)当手臂处于图二中的动作时,图中的标号①处于 ______状态,②处于 ______状态。
(3)人的某个具体部位产生运动时,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 ______时,就会牵动 ______绕 ______运动运动。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______的控制与调节和其他系统提供能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它们的身体呈辐射对称,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故选:A。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钉螺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D。
(1)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3)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4)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5)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
理解动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A正确;
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体表没有角质层,B错误;
C、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正确;
D、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D正确。
故选:B。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有口无肛门。由于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可以分化形成的肌肉层;
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4.【答案】C
【解析】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雨后土壤中水多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缺少氧气,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因此“雨后常见到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雨后土壤中水多氧少,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故选:C。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蚯蚓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答案】D
【解析】解: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
故选:D。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有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分析作答。
关键知道靠近环带的一段为蚯蚓的前端。
6.【答案】A
【解析】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头上两根感觉须;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即里头是肉外是骨,所以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昆虫的主要特征。故A正确。
故选:A。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有足和翅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然后再去判断.
7.【答案】B
【解析】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线虫、扇贝、蜻蜓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草鱼、家鸽、大鲵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B。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图表类群1中线虫为原腔动物、扇贝属于软体动物、蜻蜓属于昆虫、它们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2中的草蜥属于爬行动物、草鱼属于鱼类、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关键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8.【答案】C
【解析】解: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其中③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⑤河豚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口小头圆,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长达1米,重10千克左右,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⑥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⑧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它们都属于鱼类。而①娃娃鱼属于两栖类,②鲍鱼、④章鱼属于软体动物,⑦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C。
本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9.【答案】B
【解析】解:A、尾鳍的摆动主要是控制前进的方向,不能为鱼游泳提供前进的动力,A错误;
B、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B正确;
C、各种鳍的共同运动,主要是维持鱼体的平衡和控制游泳方向,C错误;
D、胸鳍和腹鳍的摆动主要是维持躯体平衡,不能为鱼游泳提供前进的动力,D错误。
故选:B。
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应不难记忆.
10.【答案】C
【解析】解:A、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A正确;
B、青蛙用肺呼吸,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B正确;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它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C错误;
D、青蛙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适于水中生活。D正确。
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并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蛇、龟等就属于爬行动物。
故选:C。
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明确各两栖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爬行动物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重要原因是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故选:A。
(一)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关键点: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2.【答案】C
【解析】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温湿的体壁进行呼吸,蝗虫的通过气门用气管来呼吸的,气门是呼吸的通道,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兔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故选:C.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蚯蚓靠体壁来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兔用肺呼吸.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
13.【答案】C
【解析】解: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运动中,关节起着支点的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
故选:C
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加固连接。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14.【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A、关节面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的,此处是两个关节头,无关节窝。A错误。
B、两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错误;
C、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正确;
D、两块肌肉中一块没有跨越关节,D错误。
故选:C。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骼肌要至少跨越一个关节,且附着下相邻的骨上。
15.【答案】D
【解析】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所以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故选:D。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16.【答案】A
【解析】解: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脱臼的问题,首先明确关节的结构。狂笑过猛,是一种脱臼现象。据此分析解答。
关节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
17.【答案】B
【解析】解:乌贼遇到敌害释放墨汁、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奶、壁虎遇到敌害会自动断尾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是在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8.【答案】A
【解析】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尺蠖拟态、孔雀开屏、大雁南飞、公鸡报晓、猫捉老鼠、蜜蜂采蜜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狗辨主客、鹦鹉学舌、惊弓之鸟、黄牛耕地、老马识途等。
故选:A。
知道从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据此答题。
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动物越高等,其学习的能力越强。
19.【答案】D
【解析】解: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哺乳动物的学习行为比两栖动物更复杂和高等,学习能力更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环境。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征和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20.【答案】B
【解析】解:ACD、“黄昏一群蚊子在空中盘旋”、“十几只鸭子在河水中戏水”、“农田中有一群蝗虫在啃食庄稼”,它们群体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具有社会行为;
B、“白蚁群体分工合作”,体现了白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具有社会行为,正确。
故选:B。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21.【答案】① 头部 ② 胸部 ③ 腹部 足 翅 胸 气管 气门 外骨骼 节肢
【解析】解:(1)如图,蝗虫的身体分为①头、②胸、③腹三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
(2)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跳跃、飞行等多种运动,有利于觅食和避敌.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与气门相通,气门的呼吸的通道。
(3)由于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蝗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蝗虫与蜘蛛、蜈蚣一样,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同属于节肢动物.
故答案为:(1)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
(2)足;翅;胸;气管;气门。
(3)外骨骼。
(4)节肢。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翅是其飞行器官,体表有外骨骼,为节肢动物.图中,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
关键是明确蝗虫的分部情况、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以及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22.【答案】流线 阻力 羽毛 齿 翼 体重 龙骨突 胸肌 A 肺 C 气囊 双重
【解析】解:(1)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覆盖着羽毛,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
(2)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
(3)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飞翔时充足的氧气,有利于鸟类的飞翔。
故答案为:(1)流线;阻力;羽毛;齿;翼。
(2)体重;龙骨突;胸肌。
(3)A 肺;C气囊;双重。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图中A是肺,B是气管,C是气囊,①体形呈流线型,②翼,③胸肌,④龙骨突。据此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以及鸟类的主要特征。
23.【答案】湿润的体壁 蚯蚓要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体节 环节
【解析】解:(1)(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是因为蚯蚓要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3)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完毕后应注意: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4)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故答案为:(1)湿润的体壁。
(2)蚯蚓要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3)放归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4)体节;环节。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呼吸、刚毛、环带以及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24.【答案】兔 门齿 切断食物 臼齿 磨碎食物 狼 ④ 犬齿 撕裂食物 食性不同
【解析】解:(1)图A表示的是哺乳类草食性动物兔的牙齿,其牙齿的特点是具有①门齿和②臼齿,没有犬齿。适于食草生活。②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2)图B表示的是哺乳类肉食性动物狼的牙齿,具有发达的④犬齿,能撕裂食物。由此可以看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羊是植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狼是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羊和狼牙齿分化不同的原因是食性的不同,充分体现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故答案为:(1)兔;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2)狼;④;犬齿;撕裂食物;食性不同。
哺乳动物中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肉食性动物的牙齿还有犬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图中①和③是门齿,②和⑤是臼齿,④是犬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牙齿不同。
25.【答案】杠杆 ⑤ 关节软骨 ② 关节囊 灵活性 ③ ① 关节头 ④ 关节窝
【解析】解:(1)故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⑤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能够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具有灵活性,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关节囊,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2)关节炎是指关节各组成部分以及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韧带等出现病变.某人患关节炎后,感觉胀痛,医生用针管抽出大量浑浊的滑液.这是关节囊分泌功能异常,致使③关节腔内滑液过多。
(3)脱臼是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落出来。
故答案为:(1)杠杆;⑤关节软骨;②关节囊;灵活性
(2)③
(3)①关节头;④关节窝
(1)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2)图中的①关节头,④关节窝,两者构成关节面;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⑤关节软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6.【答案】肱二头肌 舒张 收缩 骨骼肌 收缩 骨 关节 神经系统
【解析】解:(1)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图一为屈肘动作,图二为伸肘动作。
(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手臂处于图二伸肘动作时,图中的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
(3)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1)肱二头肌。
(2)舒张;收缩。
(3)骨骼肌;收缩;骨;关节。
(4)神经系统。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