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兰溪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的最多
C.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D. 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下列有关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①人体的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②分布于动物和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③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分裂时产生的新细胞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和原来的细胞一致
④洋葱表皮细胞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三种细胞结构。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④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
C. 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 反射弧: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②③④细胞内都有叶绿体
B. 图中的①②③都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C. 图①和图②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图②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生活中有许多的生物知识,下列有关生物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小麦的胚乳 花生的子叶
B.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其中艾滋病病人就是病原体
C. 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表皮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淀粉制成的药物胶囊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E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e控制的。一对夫妇父亲为单眼皮,母亲为双眼皮,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第二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
A. EE或Ee B. EE或ee C. Ee D. ee
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B. 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C. 该昆虫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D. 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
B. 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
C. 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D. 主动与老师。家长和同学交流
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 ③④⑥ B. ④⑥⑦ C. ①③⑧ D. ⑥⑦⑧
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
B. 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 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
D. 表示的是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如图是桃花及其果实和叶片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一中 ______(填序号)构成花蕊。
(2)此桃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历 _____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______(填序号)能发育成图二中的B。
(3)某种桃的果实个大、味甜,要保持这一优良特性,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使用 ______的繁殖方法。
(4)图二中的枝条是由图三中的 ______发育成的,那么图三中的a将来发育成图二中 ______(填序号)。
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结构的血液循环及物质交换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虚线框分别表示肺部、部分消化道及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因感冒经常的喷嚏,打喷嚏时他的呼吸肌所处的状态是 ______(填写“收缩”或“舒张”)。
(2)淀粉在D中经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 ______才能被吸收。
(3)血管[5]内的血液和血管[4]内的血液相比较,大分子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这与[______]______的 ______作用有关。
(4)吴明同学在周末郊游时,由于食用了路边摊点上的过期食品,结果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急性肠炎,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医生在吴明的上肢部位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到达发病部位的历程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______→肠。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有甲、乙、丙三只兔,甲、乙两兔为黑毛雌兔,丙为褐毛雄兔,今对上述兔子进行如下实验(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①甲与丙交配产下的全为黑色小兔;
②丙与乙交配产生4只褐色小兔,2只黑色小兔。
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1)兔子的褐色与黑色称为一对 ______,其中 ______为显性性状。
(2)甲和丙两兔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
(3)丙与乙交配产生褐色小兔的概率为 ______%。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每组实验均用一只玻璃缸饲养蝌蚪10只,具体做法如下:
①甲组:饲养过程中,每天向玻璃缸中加入5mg甲状腺激素制剂;
②乙组:破坏乙组蝌蚪的甲状腺,并每天向缸中加入5mg甲状腺激素制剂;
③丙组:丙组玻璃缸中不加任何物质,不做处理;
④丁组:破坏乙组蝌蚪的甲状腺,并每天向缸中加入5mg生长激素制剂;
⑤戊组:破坏戊组蝌蚪的甲状腺,并每天向缸中加入5mg清水;
请分析以上各组实验,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为得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你认为还应为蝌蚪提供的适宜生活条件有 ______(填序号)。
①适宜的温度
②低温
③玻璃缸密封
④玻璃缸敞口,并放入水草
⑤洁净的河水
⑥自来水
(2)本实验设计中的变量为 ______,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3)分析题中五组实验设计,你认为应选择 ______组和 ______组作为对照实验最为合理。
(4)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 ______。在某个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不多,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 ______病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可知,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①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的过程。因此,乙代表植物--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丙代表植食动物、丁代表肉食动物--消费者;甲代表细菌和真菌--分解者;①和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
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③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该选项的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在食物链“乙→丙→丁”中,丁是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能量积累的最少。该选项的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C.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该选项的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D.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如该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丁。该选项的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信息,确定乙代表生产者--植物,丙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丁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甲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和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
本题比较综合,只有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才能解读图示信息,从中理清解题思路。
2.【答案】B
【解析】解:①并不是人体的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如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这句话是不正确的。
②分布于动物和植物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植物体内称为保护组织,动物体内称为上皮组织。所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③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成相同的两份,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所以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来的一致
④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这句话不正确。
故选:B。
本题综合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细胞的分裂,首先明确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和什么是细胞的分裂。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细胞的分裂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其结构示意图以及细胞的分裂特点掌握。
3.【答案】D
【解析】解:A.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有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因此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没有系统,因此本选项错误。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由图可知,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之后,子房发育成了果实,子房壁发育成了果皮,胚珠发育成了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了胚,受精极核发育成了胚乳。因此本选项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本选项中肾小管和肾小囊顺序颠倒。
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此项符合题意。
此题各选项涉及的知识点不同,考察了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反射弧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尿液的形成过程,所以应逐项分析解答。
此题基础性强,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4.【答案】B
【解析】解:A、②是香菇属于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③衣藻(单细胞植物)、④植物细胞它们细胞内都有叶绿体,A错误。
B、①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③衣藻是单细胞植物。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②是香菇属于多细胞的真菌,营腐生生活,也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B正确。
C、①是草履虫属于消费者,②是香菇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C错误。
D、②是香菇,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①是草履虫,②是香菇,③是衣藻,④是植物细胞。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草履虫、真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A、面粉是小麦加工而成,花生油是由花生加工而成,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A正确。
B、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B错误。
C、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细菌细胞和洋葱细胞都没有叶绿体,所以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胃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淀粉制成的药物胶囊可以减少对胃的,D正确。
故选:B。
(1)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2)艾滋病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此题的知识点较多,关键是熟练把握基础知识灵活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e控制的,父亲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是ee;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基因组成是ee,其中一个e一定来自母亲,而母亲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一定是Ee.控制眼皮单双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Ee。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性与隐形以及基因的传递。解答时可以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变态发育。解答时可以从图中昆虫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解析】
解: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图中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A、图中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昆虫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昆虫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中有受精卵,表明经过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一过程,因此是有性生殖。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而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蛹不食不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不迷恋网络游戏等。青少年思想发育不成熟,生活经验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理,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经常不吃早餐,由于上午课程较多,消耗的能量较多,容易导致心慌、头晕、精力不集中等,影响健康成长;油炸食品富含脂肪等高热量物质,偏爱吃此类食品易造成肥胖等营养不良现象,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
故选:B。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青少年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青春期青少年正确的生活方式。
9.【答案】B
【解析】答:人体内的代谢废物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排出:①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肺)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肺和皮肤等器官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都会减少。
A、③大肠不具有排出人体内代谢废物的功能,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④肾脏⑥肺⑦皮肤都能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①肝脏③大肠⑧膀胱都不能排出代谢废物,因此该选项也不正确。
D、⑧膀胱是⑧暂时储存尿液的一个器官,并不具有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旨在考查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其次肺和皮肤参与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熟记代谢废物排出的三条途径,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如图,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c~d),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d~e),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图中b点表示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B错误;
C、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应该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后(37℃),随温度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C正确;
D、由图可知,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即鹿群的变化: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D正确。
故选:B。
(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降低。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发挥,低温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考查的有胰岛素的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7、13 传粉、受精 12 嫁接 b A
【解析】解:(1)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图中7雄蕊和13雌蕊构成花蕊。
(2)图中B是果实,桃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受精后,12子房发育而成。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使桃的个体大,味道甜,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不同品种的桃树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桃树上即可。
(4)图二中的枝条由图三中的b芽轴发育而来,图三中的a幼叶将来发育成图二中A叶。
故答案为:(1)7、13
(2)传粉、受精;12
(3)嫁接
(4)b;A
图一中1是花药、2花丝、3花瓣、4萼片、5花托、6花柄、7雄蕊、8柱头、9花柱、10子房壁、11胚珠、12 子房、13雌蕊;图二中A叶、B果实、C切口上端、D果实、E切口下端;图三中a幼叶、b芽轴、c芽原基。
本题涉及花的结构及发育、芽的结构和功能、茎的结构与功能,知识面面广,难度大。
12.【答案】收缩 葡萄糖 6 肾小球 滤过(或过滤) 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9→3→10→1→3→2
【解析】解:(1)打喷嚏的过程是将肺内的气体迅速排出体外的过程,此时处于呼气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呼气时,呼吸肌是处于舒张状态,但打喷嚏是一个主动呼气的过程,呼吸肌所处的状态应该是收缩。
(2)淀粉在D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多种消化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被人体所吸收的。
(3)观察图示可知:血管4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从5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的缘故;因此5内大分子物质浓度升高这与[6]肾小球的滤过(或过滤)作用有关。
(4)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内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吴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上肢静脉→9上腔静脉→3心脏(右心房→右心室)→10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1肺静脉→3心脏(左心房→左心室)→2主动脉→肠动脉→肠内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历程是:9→3→10→1→3→2→肠。
故答案为:(1)收缩。
(2)葡萄糖。
(3)6肾小球;滤过(或过滤)。
(4)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9→3→10→1→3→2。
图示中,1是肺静脉,2是主动脉,3是心脏,4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6是肾小球,7是肾小囊,8是肾小管,9是上下腔静脉,10是肺动脉。A氧气、B二氧化碳、C食物、D小肠内的营养物质、E食物残渣、F尿液。
本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不但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肺的通气、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功能等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偏高。
13.【答案】相对性状 黑色 AA aa 50
【解析】解:(1)(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兔子的褐色与黑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题干已知黑色雌兔与褐色雄兔杂交,后代个体全部是黑色小兔,因此说明褐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并且是由显性纯合基因AA控制的。
“甲×丙--全为黑色小兔”遗传图解如图1:
从遗传图解1看出黑色甲兔的基因型是AA,丙兔的基因型为aa。
(3)由“丙×乙--4只褐色小兔,2只黑色小兔”,后代中出现褐色小兔,说明乙中的基因中一定有a,故乙的基因型为Aa。其遗传图解如图2:
从遗传图解2看出,丙与乙交配产生褐色小兔的概率为50%。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黑色。
(2)AA;aa。
(3)50%。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4.【答案】①④⑤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乙 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呆小症
【解析】解:(1)青蛙是变温动物,温度过低其生命活动会变得非常缓慢,因此实验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水温,同时要将玻璃缸敞口,以保证氧气的供应,要用洁净无污染的河水,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对蝌蚪有害。
(2)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该实验小组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应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乙组和戍组的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符合实验要求。
(4)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这是一种保护色,是青蛙对环境的适应;在偏僻的山区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说明这些地区的土壤中缺乏含碘的无机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导致动物及人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少,蝌蚪发育成成蛙的时间延长,因此出现了大蝌蚪;生活在这样地区的婴幼儿极有可能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而患呆小症。
故答案为:
(1)①④⑤
(2)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乙;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保持变量的唯一是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