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有反射现象
C.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 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B. 煮青菜时常见有绿色的菜汤,这是由于细胞膜失去了它的功能
C. “糖拌西红柿”中,盘中流出的液体是细胞液,来自于细胞质
D. 线粒体与光合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如图为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 )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D. 细胞癌变
如图是关于遗传学知识的概念图,图中1、2、3、4依次表示( )
A. 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B.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 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性状
D. 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性状
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 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 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 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甲是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
B. 5种动物中有3种肉食动物和2种植食动物
C.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和毒素最多
D. 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如图所示植物的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 B. C. D.
很多人都喜欢食用增施有机肥的蔬菜,增施的有机肥主要为蔬菜的生长发育提供( )
A. 蛋白质 B. 有机物 C. 无机盐 D. 水
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储存有双亲的遗传物质
B. 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①中
C. 大豆种子萌发只需要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D. ②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下列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了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北方早春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B. 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
C. 在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D. 在准备移栽的蔬菜秧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
在图中,能够合理表示小麦种子萌发时胚乳(实线)与胚(虚线)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 )
A. B.
C. D.
小明带几名同学到爷爷家玩,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4kg,冬瓜重的有20多kg。同学们对制造萝卜、藕和冬瓜的原材料是什么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 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是水和无机盐,其次是二氧化碳
C. 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一样,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液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 a和e B. b和d C. e和d D. c和e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用金鱼藻进行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所示,定时测定试管上部的气体量。据图分析,该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 研究光照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研究水量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C. 研究水温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D. 研究试管口径大小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科研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
B.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无关
C. 图中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 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
“荤素搭配有营养,饥饱有度利健康”。下列表示健康成年人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李大爷最近总觉得腿疼,经确诊是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食补。如图是4中食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相对含量图,最适合李大爷食补的食品是(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
A. B. C.
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数目多
B. 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 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碘液 脱色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放大镜 观察小肠内表面
D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鉴定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已知水溶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维生素C水溶液的用量就越少。在测定菠菜和梨中维生素C含量的探究活动中,分别滴加这两种汁液到等量的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褪色,其中使用菠菜汁的滴数较多,这说明( )
A. 菠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 B. 菠菜中维生素含量与梨相同
C. 菠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低 D. 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患有糖尿病的孙悟爷爷,最近去医院做了次体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脉注射的胰岛素最先进入图2中的甲
B. 孙悟爷爷注射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C. 图2中甲、乙之间,丙、丁之间具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甲、乙腔内流的是动脉血
D. 图1为检查肺部时的两张X光片,其中要求吸气后闭气不动的是X光片Ⅰ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临床上常常会给低血糖病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以缓解低血糖给病人带来的不适。这些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中,会在哪个结构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细胞膜 D. 叶绿体
如图是血液透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患者的动脉
B. 半透膜管道系统与肾小球功能相似
C. 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与尿液成分完全相同
D. 糖尿病患者适合做血液透析
“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被孕妇吸收后会通过下列哪个结构传递给胎儿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
A. 卵巢 B. 胎盘 C. 子宫 D. 输卵管
识别如图概念图,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_ 。
如图1是洋葱根尖细胞及眼虫细胞图。请据图回答(横线上填文字,[]中填序号)。
(1)图A为洋葱根尖细胞被碘液染色后的显微镜成像,其中被染成深色短棒状的结构④为 ______ ,该结构在细胞分裂中的数量变化可以用图2 ______ 来表示。
(2)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而眼虫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
(3)显微镜观察眼虫时,在装片左侧滴一滴浓盐水,发现眼虫均向相反一侧运动,这体现了眼虫具有 ______ 。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结构,a、b、c、d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蛋白质被开始消化的场所是消化道中的 ______ 。若c是淀粉消化成的小分子物质,则c是 ______ 。
(2)人体完成①生理过程后,血液中氧的含量 ______ 。
(3)若A为肾小囊,d是囊中的液体,则d称为 ______ 。若B为肾小管,则③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
某科研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研究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mL 草履虫培养液。
②每瓶接种2个草履虫。
③分别置于15℃、25℃、35℃环境下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草履虫的个数。
⑤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如图。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15℃、25℃、35℃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状况。
(1)草履虫的身体由______个细胞构成,能够通过______产生新个体。
(2)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3)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①草履虫在______℃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从第1天到第9天,提高温度能够______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③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______和氧逐渐不足.
为研究高CO2浓度和遮荫对小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处理 最大光合速率(
μmol m-2 s-1) 呼吸速率(μmol m-2 s-1)
A 高CO2浓度,自然光照 38.53 1.49
B ? 27.78 2.29
C 高CO2浓度,遮荫 33.3 1.26
D 正常CO2浓度,遮荫 20.45 1.28
(1)表格中的“?”的处理是 ______ 。
(2)比较表中AB与CD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否遮荫,适当增加CO2浓度,均可促进 ______ ,但在高CO2浓度下,呼吸速率均会 ______ 。
(3)由表中数据可知, ______ (填字母)组条件最适宜小麦的生长,判断的依据是该条件下小麦的最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间的差值最大,积累的 ______ 最多。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放入红色垃圾桶,集中处理。但是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的现象依然很普遍,为了研究药品对周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生物学兴趣小组展开了“过期感冒清热颗粒的溶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为主题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溶液。将一定量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20mL、40mL、60mL、80mL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之后用蒸馏水分别补齐每个烧杯中的溶液量,使其均为100mL;得到A、B、C、D四种不同浓度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
第二步,选取100粒基本相同且饱满的绿豆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Ⅰ~Ⅴ的相同培养皿中。
第三步,向Ⅰ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Ⅱ、Ⅲ、Ⅳ、Ⅴ号培养皿分别加入 ______ 的A、B、C、D四种不同浓度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将5个培养皿同时放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第四步,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第三步”,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第五步,7天后,统计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烧杯中加入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的量 0 20mL 40mL 60mL 80mL
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量 100mL 80mL 60mL 40mL 20mL
培养皿号 Ⅰ Ⅱ Ⅲ Ⅳ Ⅴ
发芽率 90% 60% 50% 30% 10%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实验中的Ⅰ号培养皿设置的作用是 ______ 。
(2)请将实验“第三步”补充完整,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3)绘图: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内完善Ⅳ、Ⅴ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
(4)为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实验材料选用20粒而不是1粒绿豆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______ 实验。
(5)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我省某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共记录鸟类158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9种,占65.99%;从迁徙来看,留鸟(不迁徙的鸟)共104中,占65.82%,旅鸟(迁徙徒中路过此处的鸟)有24种,占15.19%;冬候鸟与夏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分别为13种和12种,占8.23%和10.76%
(1)该小组走访了解鸟类资源,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调查法、实验法)
(2)在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时,可使用的仪器是______(望远镜、显微镜)
(3)该小组对鸟类进行归类时,除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外,还依据了______
(4)通过调查发现,该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数在逐年增加,说明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请将活动中记录的鸟类种数情况,按有迁徙习性和无迁徙习性两类,画出饼状图。
葡萄果实表皮较薄,汁水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水果。
(1)从植物体结构层次角度看,我们食用的葡萄果实属于 ______ ,由多种组织构成。
(2)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葡萄果实切片。
①A区域位于最外侧,细胞排列 ______ ,属于保护组织。
②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区域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
③这些不同的组织是由分生组织经过细胞 ______ 形成的。
(3)葡萄营养丰富,但不耐贮存,常采用低温冷藏或晾制成葡萄干等方式进行保存。任选其中一种方式,解释能够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 ______ 。
阅读资料,回味科学家的探索,回答相关问题。
探索一:植物靠什么长大?
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为此他做了柳树苗生长实验。
探索二:植物能否清洁空气?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做了两组对照实验。
(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______。我们现在知道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赫尔蒙特浇的雨水大部分是用于______。
(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______,现在我们已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普里斯特利有一次晚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课题之一。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乏力及体重下降等。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正规治疗、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缺一不可。
能量摄入过多或体力活动不足是公认的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坚持饮食控制,同时结合适度规律运动,才能有效控制血糖。研究人员以不同饮食和运动方式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的综合疗效。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动物实验中,给小白鼠喂食白蘑菇可以改变它们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生成更多的短链脂肪酸,其中两种脂肪酸可以改变控制葡萄糖生成所需基因,进而提高葡萄糖代谢效率,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这一发现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
(1)胰岛素是由______分泌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______于正常水平。
(2)患者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注射的胰岛素会被______(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3)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多选)
①运动组比饮食控制组的降血糖效果显著
②饮食控制组和运动组降血糖的效果相近
③运动组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最佳
④饮食控制组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最佳
⑤运动+饮食控制组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最佳
(4)根据文章内容,请为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A正确;
B、树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叫做应激性;鸦、马有反射现象,B错误;
C、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鸦、马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C错误;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错误。
故选:A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A、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A错误;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煮青菜时常见有绿色的菜汤,这是由于细胞膜失去了它的控制功能,B正确;
C、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即“糖拌西红柿”中,盘中流出的液体是细胞液,来自于液泡,C错误;
D、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B。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造血干细胞产生新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故选:C。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特点以及过程。
4.【答案】D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故DNA主要存在于1染色体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储存着2遗传信息;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3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决定生物的4性状。
故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性状。
故选:D。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5.【答案】C
【解析】解:AC、图中表示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此图没有表示出完整的生态系统,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A错误,C正确;
B、图中的生物只构成了食物链,故B错误;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6.【答案】C
【解析】解:A、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食物链甲是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A正确;
B、5种动物中丙、丁、戊三种属于肉食动物,乙、己直接吃植物,属于植食动物,B正确;
C、戊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戊,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戊获得的能量最少,但是有害物质浓度最高,C错误;
D、“该食物网中”,戊吃丁,因此戊与丁是捕食关系,戊与丁都吃己,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戊与丁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草食性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草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7.【答案】D
【解析】解:A叶属于器官,A错误;
B、是整个植物体。B错误;
C、是一个细胞。C错误;
D、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属于组织。D正确。
故选:D。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据此答题。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的概念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理解了才会应用。
8.【答案】C
【解析】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C。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而无机盐主要来自所施的肥料。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
9.【答案】A
【解析】解:A、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生物的性状由这些遗传信息决定,受精卵中储存着遗传物质。A正确。
B、大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由种皮和胚组成,而胚的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B错误;
C、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C错误;
D、②表示种子的萌发,其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D错误。
故选:A。
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图中①是种皮,②表示种子的萌发。
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新植物的幼体。
10.【答案】B
【解析】解:A、北方早春温度较低,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提高温度,利于种子的呼吸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故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如果天气晴好,菜农通常要在白天给大棚通风,这种做法的原理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增加棚内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产量。故不符合题意。
D、在准备移栽的蔬菜幼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是防止根部受损,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此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生物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
11.【答案】B
【解析】解:A、图表示,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后增加,A错误;
B、图表示,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胚内的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加。B正确;
C、图表示,胚乳内的有机物增加,胚内的有机物减少,C错误;
D、图表示,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胚内的有机物增加,D错误。
故选:B。
种子萌发的能量来自胚乳,胚乳内的有机物会通过子叶不断地输送给胚根,胚芽和胚轴,故其内的有机物在不断减少.当胚乳有机物消耗完,而幼叶还没变绿时,植物靠分解胚中的有机物获得能量,所以胚所含的有机物就会下降,当幼叶变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含量升高.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要明确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转化过程.
12.【答案】D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植物的生长依靠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不管萝卜、还是冬瓜、藕,它们生长的原材料都一样,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部位是变蓝的是b和d。
故选:B。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4.【答案】C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甲装置水温是15℃,装置乙是30℃,比较两实验的各种条件,只有一个变量,即水温,此变量即为自变量,因此本实验就是研究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由图示的实验装置可知:甲装置水温是15℃,装置乙是30℃,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图示中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15.【答案】B
【解析】解:A、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时使用了调查法,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B错误
C、图中显示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
D、秋沙鸭以鱼类为食,因此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D正确
故选:B。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以及特点。
16.【答案】A
【解析】解: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最多的是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其次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第三位的是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第四类为奶制品、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最少的为油脂类。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
17.【答案】A
【解析】解:分析题意、结合分析可知,李大爷患有骨质疏松,是饮食中缺钙引起的,又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要注意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和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等病,老年人要增强抵抗力,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其次是补充少量的铁,预防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缺钙和缺乏维生素D都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是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补钙的关键在于吸收,吸收的关键在于维生素D.通常补钙的同时,也要补维生素D.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掌握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18.【答案】B
【解析】解:A、图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A不正确;
D、图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B正确;
C、图中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C不正确。
故选:B。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液是从主干血管流向分支;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是从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血液流动特点
19.【答案】D
【解析】解: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20.【答案】A
【解析】解: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碘液没有脱色功能,A错误;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B正确;
C、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壁和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C正确;
D、为了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
故选:A.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4)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明确每一个实验各步骤的作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1.【答案】C
【解析】解:维生素C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这是维生素C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我们可以用此特性来检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在测定菠菜和梨中维生素C含量的探究活动中,分别滴加这两种汁液到等量的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褪色,其中使用菠菜汁的滴数较多,这说明菠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低。
故选:C。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解答时可以从维生素C的实验反应特征方面来切入.做该实验要注意:滴加汁液时要边滴边振荡边观察;应该用同一个滴管,用不同的滴管很难保证每一滴汁液的量是一样的.
22.【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静脉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经下腔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如图2中的甲,A正确;
B、胰岛素有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B正确;
C、由血液循环图可知,图2心脏的四个腔中,甲、乙之间,丙、丁之间具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甲、乙腔内流的是静脉血,C错误;
D、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图1中的Ⅰ肺扩张,表示吸气,Ⅱ肺回缩,表示呼气,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即图1中Ⅰ状态,D正确。
故选:C。
(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
(2)图2中甲是右心房,乙是右心室,丙是左心房,丁是左心室。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知识。
23.【答案】B
【解析】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线粒体是人体和动、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危重病人点滴葡萄糖后,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线粒体内将葡萄糖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如图:
故选:B。
给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后,这些物质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物质交换进入人体细胞。人体细胞内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细胞内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的②来自患者的动脉,A错误;
B、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代谢的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了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图中半透明膜与肾小球的功能相似,起到了滤过作用。B正确;
C、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代谢的废物。所以流出的透析液成分接近尿液,C错误;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依据此原理可以用于治疗肾损伤的患者,D错误。
故选:B。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5.【答案】B
【解析】解: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健康。
故选:B。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26.【答案】胚珠 珠被 种皮 卵细胞 果皮
【解析】解:受精完成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包括子房壁和①胚珠,①胚珠的结构包括②珠被、④卵细胞和极核。其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⑤果皮,①胚珠发育成种子,②珠被发育成③种皮,④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极核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③种皮、胚和胚乳构成种子,⑤果皮和种子构成果实。因此,①代表胚珠,②代表珠被,③代表种皮,④代表卵细胞,⑤代表果皮。
故答案为:胚珠;珠被;种皮;卵细胞;果皮。
一朵花开放以后,需经过传粉、受精才能结果。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此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形成过程,要求熟记。
27.【答案】染色体 A 线粒体 ⑥ 应激性
【解析】解:(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细胞分裂时,先染色体复制变为两份,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因此形成的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
(2)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因此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眼虫在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其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叶绿体的结构为⑥;
(3)低等的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被称为应激性;
故答案为:(1)染色体;A;(2)线粒体;⑥;(3)应激性
考查的知识点有染色体的概念和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
要熟记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及应激性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胃 葡萄糖 增加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解:(1)蛋白质消化的开始部位是胃,在胃液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口腔,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小肠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过程①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a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b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A 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丁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d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的B 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③重新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胃;葡萄糖;
(2)增加;
(3)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图表示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c表示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是吸收;过程①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从箭头方向看a代表的气体是氧气、b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A是肾小囊,里面的液体d是原尿Bf是肾小管,②是肾小球的过滤,③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平时加强综合题的训练,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
29.【答案】一;分裂;温度;减小误差;35;促进;营养物质
【解析】解:(1)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够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2)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温度。
(3)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减小误差。
(4)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①由图可以看出:草履虫在 35℃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从第1天到第9天,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履虫的数量逐渐增加,可见提高温度能够促进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③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和氧逐渐不足。
故答案为:(1)一 (或“单”); 分裂; (或“细胞分裂”)
(2)温度
(3)减小误差 (或“避免偶然性”、“避免偶然因素造成误差”)
(4)①35
②促进 (或“加快”)
③营养物质 (或“营养”)
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项生理活动。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图表。
30.【答案】正常CO2浓度,自然光照 光合速率 下降 A 有机物
【解析】解:(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表格中的“?”的处理是高CO2浓度,自然光照。
(2)比较表中A、B组的数据可以看出,适当增加CO2浓度,均可促进光合作用,但在高CO2浓度下,呼吸速率均会下降。
(3)由表中数据可知,A组条件最适宜小麦的生长。判断的依据是该条件下小麦的最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间的差值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
(1)正常CO2浓度;自然光照
(2)光合速率;下降
(3)A;有机物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31.【答案】等量 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浓度 对照 重复 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对绿豆种子萌发有影响,且浓度越高,对绿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
【解析】解:(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中取五个培养皿,编号为Ⅰ、Ⅱ、Ⅲ、Ⅳ、Ⅴ号,向Ⅰ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Ⅱ、Ⅲ、Ⅳ、Ⅴ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A、B、C、D是实验组,该试验的变量是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其中1号起对照作用。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向Ⅰ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Ⅱ、Ⅲ、Ⅳ、Ⅴ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A、B、C、D四种不同浓度的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
(3)Ⅳ号Ⅴ号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30%和10%,因此根据在坐标图内完善Ⅳ、Ⅴ号实验结果的柱形图:
。
(4)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实验中除了每组选用20粒而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5)据表中数据可见:用少许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少于用清水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并且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
故答案为:(1)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浓度(或溶液浓度); 对照实验;
(2)等量;
(3)
(4)重复;
(5)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对绿豆种子萌发有影响,且浓度越高,对绿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
(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实验中,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2.【答案】调查法 望远镜 有无迁徙习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该小组走访了解鸟类资源,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调查法、实验法)
(2)在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时,可使用的仪器是望远镜(望远镜、显微镜)
(3)该小组对鸟类进行归类时,除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外,还依据了有无迁徙习性
(4)通过调查发现,该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数在逐年增加,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留鸟(不迁徙的鸟)占65.82%,旅鸟(迁徙徒中路过此处的鸟)占15.19%;冬候鸟与夏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分别占8.23%和10.76%,有迁徙习性的占15.19%
+8.23%+10.76%═34.18%.按有迁徙习性和无迁徙习性两类画出的饼状图如图:
。
故答案为:(1)调查法
(2)望远镜
(3)有无迁徙习性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
(1)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把动植物迁出原地进行异地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标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3.【答案】器官 紧密 B 分裂与分化 冷藏法,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
【解析】解:(1)(2)葡萄的果皮A区域是由一群排列紧密形态相似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细胞群组成,因此它们属于保护组织;图中的B区域葡萄的果肉细胞,个体比较大,具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它们属于营养组织;这些不同的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葡萄果实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故它属于器官。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用低温冷藏法储存葡萄的原理是:在低温环境可抑制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用晾制成葡萄干(干制法)储存葡萄原理是:去掉食品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器官
(2)①紧密;②B;③分裂与分化
(3)冷藏法,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干制保存是去掉食品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答案合理即可)
(1)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明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保存食品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答案】雨水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水和二氧化碳) 无机盐 蒸腾作用 植物能清洁空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
【解析】解: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雨水,因为他控制的变量只是浇雨水。通过上面的几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柳树增重的74.6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90克,说明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无机盐,增重的74600-90═74510克来自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水只是部分被植物吸收进行了光合作用,其余的大部分都用于了蒸腾作用)。
(2)第一组实验将小白鼠和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蜡烛也因缺氧无法燃烧而熄灭;第二组实验将小白鼠和新鲜的薄荷枝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如果放在光下,因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如果是在晚上或是黑暗处做此实验,由于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却极强,植物和小白鼠就会因争夺氧气呼吸而都无法存活。此实验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
故答案为:(1)雨水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水和二氧化碳);无机盐;蒸腾作用;
(2)植物能清洁空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首先明确植物光合作用公式的含义。
对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应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联系起来理解。
35.【答案】胰岛 高 毛细血管 ②⑤ 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能暴食暴饮
【解析】解:(1)胰腺中的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2)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注射胰岛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调节糖代谢。
(3)从柱状图可见:饮食控制组和运动组降血糖的效果相近、运动+饮食控制组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最佳。可见②⑤正确。
(4)生活中,我们除了积极预防糖尿病,也应尽力关爱糖尿病患者。①对于青少年来说,为预防2型糖尿病,我们应该合理膳食、适当运动②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能暴食暴饮。
故答案为:(1)胰岛;高
(2)毛细血管
(3)②⑤
(4)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能暴食暴饮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据此分析作答。
理解掌握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