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
选择题
1.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
A 唐代长安 B .北宋开封 C .南宋临安 D 元代大都
2.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
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又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4.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5.电视
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6.下列图片反映了宋元时期
A.习俗多样的节日 B.繁华的都市生活
C.精美的陶瓷工艺 D.开放的社会风气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一诗句可印证
A.使用活字印刷 B.已经使用火药
C.商品经济发达 D.民族关系复杂
8. 下图是《宋代蹴鞠铜镜》。与此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
A.尚武轻文
B.政权并立
C.城市繁荣
D.疆域辽阔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10.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品位,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地位。他是( )
A .李白 B .苏轼 C .李清照 D .关汉卿
11.《中国诗词大会》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节目中提及的南宋词风豪放,使词境更为雄奇扩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的杰出词人是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12.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④去“夜市”吃夜宵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3,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黄庭坚 D.关汉卿
14.有学者认为:“两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勾栏瓦舍娱乐活动丰富②用纸币“交子”交易
③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④都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 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武王伐纣 B.秦灭六国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非选择题
16.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以“宋朝一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北宋的政治】
材料一: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此政策出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宋元的贸易】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宋代的经济】
材料三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3)人口数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材料三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都的建筑】
(4)观察上面都城平面图,概括其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商业方面有什么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上述内容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
1-10:BDCDA; BBCDB; 11-15:CCDAB
16.(1)政策:重文轻武政策。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弊端:导致军事实力较弱,最终北宋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2)原因:宋元工商业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外贸易是主要财源;南宋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寻求海外交通。(答出言之有理的两条即可)
(3)历史现象: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因: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4)中心明显,主次分明,有明显的对称轴;左右呼应,街道的脉络清晰;井然有序,面貌宏伟壮观(答出言之有理的一条即可)。商业突破市坊界线(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答出两条即可)
(5)启示:要保持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的局面;要实行对外开放,鼓励对外贸易;要重视科技进步;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努力发展经济。(答出言之有理的两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