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块玻璃片水平地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并将玻璃片贴在水面上,然后用手缓慢提起弹簧测力计,使玻璃片脱离水面的一瞬间,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等于玻璃片的重力,是因此时没有浮力
B.大于玻璃片的重力,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小于玻璃片的重力,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大于玻璃片的重力,是因为玻璃有加速度
2.如图是描述分子引力与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斥随r的增大而减小,F引随r的增大而增大
B.F引与F斥均随r的增大而减小
C.当r>r0时,F斥>F引,其合力表现为斥力
D.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3.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
A.白糖放入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
B.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
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D.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
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个分子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6.分子甲和分子乙距离较远,设分子甲固定不动,分子乙逐渐向分子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一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分子乙做正功
B.分子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分子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分子乙做功
D.先是分子力对分子乙做正功,然后分子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7.下列各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B.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就会变咸,这是食盐分子的扩散现象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结果铅和金互相会渗入,这是两种金属分别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D.把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稀释后,借助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布朗运动现象,这是由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微粒的运动。他把小微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并用折线依次连接各个记录点,如图所示。则该图直接体现了( )
A.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液体分子做直线运动
B.在每个时间间隔内花粉微粒做直线运动
C.花粉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D.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9.关于分子间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之间既没有斥力也没有引力
B.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与分子直径是同一数值
10.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v,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mv2
B.分子力对乙分子做的功为mv2
C.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多做了mv2的功
D.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少做了mv2的功
1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
D.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
12.关于布朗运动,正确的是( )
A.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了固体小颗粒内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液体的温度越低,悬浮小颗粒的运动越缓慢,当液体的温度降为零摄氏度时,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就会停止
C.被冻结在冰块中的小碳粒,不能做布朗运动是因为冰中的水分子不运动
D.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的碰撞引起的
13.有关分子热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 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14.关于布朗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B.布朗运动就是固体小颗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到尘埃飞舞,这是尘埃在做布朗运动
1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口中
B.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C.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若中间有水,则很难把它们分开
二、填空题(共4题)
16.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炭粒的运动,其现象属于________;向一杯清水中滴几滴红墨水,红墨水向周围运动,其现象属于________。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玻璃打碎后,不能把它们再拼在一起,是因为玻璃分子间作用力为________。
17.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沿x轴方向靠近甲分子,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分子运动到P点处时,乙分子所受的分子力____________(填“为零”或“最大”),乙分子从P点向Q点运动的过程,乙分子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__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加速度方向沿x轴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
18.空间中分子M固定在O点,将分子N由距离O点无穷远的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靠近分子M,分子之间作用力以及分子势能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规定分子N在无穷远处时分子势能为零,d点可认为是无穷远处。则图线______(填“甲”或“乙”)为分子间作用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分子N由d点向左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______。
19.建国70周年,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如图甲所示,是建造某大桥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的情景。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
实验1: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实验2:研究将钢板从水下以一定倾角拉出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1)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_______等;
(2)根据图乙中的实验曲线可知,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_______ N,钢板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
三、综合题(共4题)
20.“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21.为使布朗运动更明显,实验中的碳素墨水选用微粒更小的好些还是微粒更大的好些?为什么?
2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人说:“随着物体运动加快,物体内分子的运动也加快,因此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升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3.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 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 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 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 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 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 f、电子电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B
6.D
7.B
8.C
9.C
10.D
11.B
12.D
13.D
14.C
15.C
16. 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引力 零
17. 为零 增大 正
18. 乙 先增大再减小后增大
19. 测力计 0.60 0.35 分子间存在引力,钢板与水的接触面积大
20.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扩散加快,说明当时周边气温突然升高.
21.微粒更小的好些,
布朗运动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无规则撞击引起的,微粒越小,其受到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性越大,布朗运动明显,微粒越大,表面积越大,同一时刻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越多,冲力越平衡,合力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
2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热运动是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是相对于物体本身的运动。物体运动时,物体内所有分子在无规则运动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个“整体有序”的运动,这个“整体有序”的运动就是物体的机械运动。而物体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把这种运动叫热运动,物体的机械运动不会影响物体的温度,所以物体的温度不会因物体的运动速率增大而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运动,简单说,热运动是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序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整体的有序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这对应于与它们相联系的两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即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23.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