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 学案
班级: 课时: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研读例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2.掌握例文表达的写作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指导阅读例文,掌握例文的描写方法,重点把握情感的表达。
【学习难点】
读懂例文,了解表达情感类文章的写法。迁移学法,合作探究第二篇例文。
三、预习检测
1.阅读两篇例文,批注感触比较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问题。
2.阅读例文《别了,语文课》,找出“谁”和“为什么”告别语文课。
3.阅读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找出“两种用法”分别指什么?
四、共同探究
一、阅读《别了,语文课》:
1.结合旁批,说说“我”对语文课情感态度的变化。
2.例文列举了哪些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想象画面,体会形象。
(1)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母亲“叠阳光”的画面,说说母亲的形象。
(2)阅读毕大妈“煮阳光”的语句,交流体会。(找出一两句进行体会)
2.结合旁批二,两篇例文的构思方式。
(1)《别了,语文课》:
(2)《阳光的两种用法》:
五、归纳整理
我的收获:
1.赏析例文《别了,语文课》的收获:
2.赏析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收获:
【拓展练习】
1.作业: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在这六年里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动手写写吧。(例: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同学间的友谊等。可结合本单元习作完成。)
2.要求:
(1)运用例文中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选择合适的事例体现情感,写一两段话。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略。
2.“我”(陈小允),移民到外国。
3.(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共同探究】
一、1.①以前:不喜欢;②现在:喜欢;③临走前:决心学好。
2. 示例一:“温习教过的课文”“写新学的生字”
“默书得了一百分”:体现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热爱)。
示例二:“老师留言”“同学送书”:营造离别氛围,把情感推到高潮(恋恋不舍、决心自修语文),真实自然、亲切感人。
二、1.(1)动作描写:通过“抱、取、叠、铺”一系列的动作现母亲勤劳、慈爱的特点。
(2)举例:
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了!”
语言描写:体现了母亲的幽默,也表现了两位母亲的生活智慧。
2.(1)《别了,语文课》:以情感变化为主线。
(2)《阳光的两种用法》:以关键事物(老阳儿)为线索。
【归纳整理】
1.(1)可以把当时所想的直接表达出来;
(2)用典型的事例来表达情感(老师留言、同学送书);
(3)把当时感受融入到具体的事例中,表达真情实感;
(4)通过语言表达、神态、心理描写把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自然地抒发出来;
2.(1)例文题目新颖,把文章线索作为题目;(把“老阳儿”作为全文线索,起到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2)写表达情感类的习作可以用寓情于事法;(通过讲述母亲“叠阳光”的事例,使情感自然流露出来。)
【拓展练习】
略。
第 2 页习作例文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让真情自然地流露”,学习本课的两篇例文,能帮助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类文章的写法,为习作做准备。
在引导学生感知例文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后,要重点带引学生领悟例文表达情感的方法。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研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后,指导学生迁移学法探究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提高学生应用迁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体会例文的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研读例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2.掌握例文表达的写作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阅读例文,掌握例文的描写方法,重点把握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
读懂例文,了解表达情感类文章的写法。迁移学法,合作探究第二篇例文。
四、教学过程
(一)主题激趣 引入例文
1.话题引入:
(1)提出和“离别”相关的话题,例如和朋友分别等,以此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2)提问:小学六年的语文课,给你带来哪些体验?
目的:引出课题《别了,语文课》。
2.走近作者:介绍作者何紫的生平简介。
(二)初读例文
1.阅读要求:例文一《别了,语文课》
(1)给例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批注感触比较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问题;
(3)快速阅读例文,找出“谁”和“为什么”告别语文课。
(4)概括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理解例文,找出主要人物、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情感。
(三)情感体会,写法探究
1.思考讨论:“我”对语文课情感态度的变化。
要求:结合旁批,思考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1)以前:不喜欢
(2)现在:喜欢
(3)临走前:决心学好
2.合作探究:
目的:引导学生体会例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问题:例文是怎样体现情感的?
(1)对比手法。
提示:第一自然段。
作用:直接表达情感变化。
(2)列举具体事例。
提示:结合旁批提示语(一)(三)
作用:叙述真实,情感自然流露。
(3)插入内心独白。
提示:结合旁批提示语(二)
作用:更显真情实感。
(四)交流分享
1.我的收获:赏析例文《别了,语文课》的收获。
要求:学生先自主表达,教师点拨补充。
例如:
(1)可以把当时所想的直接表达出来;
(2)用典型的事例来表达情感(老师留言、同学送书)。
(3)把当时感受融入到具体的事例中,表达真情实感等。
2.思维导图:
(五)合作延伸
学习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
1.新词解释:引车卖浆、哪吒闹海、一把好手、庸常。
2.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肖复兴。
3.自主阅读:
借鉴例文《别了,语文课》的学法,小组合作探究《阳光的两种用法》:
(1)快速默读例文;批注理解和质疑。
(2)先自主思考探究的问题,再合作展开讨论;
(3)交流分享独特的阅读体会。
4.内容提炼:“阳光的两种用法”具体指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5.重点感悟:从两家人的生活细节,体会情感。
提示:结合第八自然段及“叠阳光”和“煮阳光”的语段描述进行体会。
示例: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的温馨。从中表现了母亲们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与智慧,突出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6.难点把握:作者情感表达的方法。
(1)第一自然段“……日子各有各的过法。”这句话的作用:
明确:引出下文。
(2)“日子各有各的过法”即“各种各样”,但例文中只写了两种阳光的用法,这是为什么?是怎样写这两种用法的?(结合旁注一)
明确:典型事例+描写手法
7.具体细节:想象画面,体会形象。
(1)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母亲“叠阳光”的画面。
明确:动作描写:通过“抱、取、叠、铺”一系列的动作现母亲勤劳、慈爱的特点。
(2)阅读毕大妈“煮阳光”的语句,交流体会。
例如: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明确:语言描写,体现了母亲的幽默,也表现了两位母亲的生活智慧。
8.交流思考:选择典型事例对习作的帮助。
提示:突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9.思路对比:结合旁批二,两篇例文的构思方式。
(1)《别了,语文课》:以情感变化为主线。
(2)《阳光的两种用法》:以关键事物(老阳儿)为线索。
10.归纳小结:赏析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收获。
要求:学生自主表达,教师点拨补充。
例如:
例文题目新颖,把文章线索作为题目;(把“老阳儿”作为全文线索,起到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11.思维导图:
(六)完成作业
1.作业: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在这六年里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动手写写吧。(例: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同学间的友谊等。可结合本单元习作完成。)
2.要求:
(1)运用例文中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选择合适的事例体现情感,写一两段话。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