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一
语文园地
课后作业(一)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默写古诗《长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1.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_________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__________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
2.下课了,老师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教室,女同学__________地走向操场,男同学___________地跑向球场。
【能力提升】
三、按要求连一连。
1.把下面的对联连一连。
春雨丝丝润万物 迎红鼠好事连连
一干二净除旧习 红梅点点绣江山
五湖四海皆春色 五讲四美树新风
欢天喜地度佳节 万水千山尽得辉
一年四季春常在 张灯结彩迎新春
万事如意满门顺 万紫千红永开花
抱金猪财源滚滚 四季平安全家福
2.你知道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试着连一连。
立春祭农 寓意祈盼团圓
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 寓意福气已到
中秋节吃月饼 寓意合家团圓
冬至吃饺子 寓意风调雨顺
过年倒贴福字 寓意福从天降
元宵节吃汤圓 寓意耳朵不受冻
【综合运用】
四、写出与下列意思对应的诗句。
1.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2.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五、你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查查资料或问问长辈,写下来。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一)
一、略。
二、1.禁不住 情不自禁
井然有序 接二连三
三、1.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江山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万事如意满门顺—四季平安全家福
抱金猪财源滚滚—迎红鼠好事连连
2.略。
四、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略。
第 8 页 共 8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二
语文园地
课后作业(二)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略写。
2.《腊八粥》这篇课文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件事,重点写的是_________这一部分。
二、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我发现加点的部分
2.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 )
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能力提升】
四、按要求连一连。
1.把相应的节日时间和习俗连一连。
五月 中秋节 乞巧
七月 端午节 赏月、吃月饼
八月 元宵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赛龙舟、吃粽子
正月 重阳节 观灯、吃元宵
2.把地区和相应的戏曲连一连。
安徽 越剧
湖南 藏戏
西藏 川剧
江苏 黄梅戏
四川 花鼓戏
浙江 昆曲
【综合运用】
五、古诗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_?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 徒: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4.这首诗告诉我们: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二)
一、1.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2.等粥 喝粥 等粥
二、略。
三、1.意思是一样的 2.D
四、1.略。
2.安徽—黄梅戏 湖南—花鼓戏 西藏—藏戏
江苏—昆曲 四川—川剧 浙江—越剧
五、1.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散布 空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要珍惜时间。
第 8 页 共 8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各种方法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外貌和神态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同时结合古诗背景和诗意,在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借事物揭示品格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
2.交流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理解诗句和寓意的联系。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名言警句。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回顾总结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了解外貌和神态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结合古诗背景和诗意,理解借事物揭示品格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思考交流:文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应用文体裁和文学体裁分别有哪些。
2.总结归纳:好开头,激发阅读兴趣。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3)开门见山,点明题目、中心。
(4)环境描写,奠定感情基调。
3.开头展示:
(1)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
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是十六年了。
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明确: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父亲的被难日,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前后连贯,首尾呼应。
(2)民俗散文:《藏戏》
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明确:疑问句开头,先声夺人,介绍充分,强化情感。
(3)散文:《草原》
节选第一自然段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明确:初入草原——纵目远望——天地相连
(融情于景)(心旷神怡) (引人入胜)
4.总结归纳:好结尾,回味无穷。
(1)总结全文,概括全文的中心。
(2)引发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3)前后照应,点明主题。
(4)情感升华,奠定感情基调。
5.结尾展示
(1)散文:《匆匆》
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明确:突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记叙文:《那个星期天》
第7自然段: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运用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延伸: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文章开头方法。
出示《十里长街送总理》文段: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明确:开头描写与内容有关的景物、场面,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2)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文章结尾方法。
出示《凡卡》文段: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明确:悬念式结尾,引发读者猜测,情感感染,延伸课外。
7.随堂实践:出示文段,引导学生交流开头、结尾的写法作用。
(二)词句段运用
1.朗读诗句:出示诗句,让学生找出其中描写的事物,了解寓意。
明确: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梅,高风亮节,不屈不挠;菊,高雅傲霜、刚正不阿。
2.诗句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主题揭示:
内容:《竹石》这首诗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波逐流。
写法:借物抒怀。
感情:表达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
(2)体会寓意:借竹抒情,表现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永不妥协的意志、高尚的品格。
3.诗句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出示《墨梅》,了解古诗,走近作者王冕。
(2)感悟诗句:《墨梅》借梅花表达了作者不屑功名利禄,只追求天地大义、浩然正气的高尚情操。
贴士:【岁寒三友之一:梅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绽放。象征高洁不屈。
4.诗句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资料袋:出示《赠刘景文》,了解创作背景。
(2)感悟寓意:菊花在古诗中常指“晚节”,在这里指苏轼赞美刘景文具有孤标傲世的品格。
5.自主交流: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6.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出示文段: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教师:删除画线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明确:会。这些词语更能体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7.对比描写:
出示文段: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1)这段话体现了敌人的凶残。
(2)面对敌人的盘问与诱惑威胁,甚至毒打,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体现雨来意志坚强英勇不屈。
8.表达效果:初进城的祥子。
出示文段: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
明确:前后对比,强化表达。
(三)日积月累
1.朗读思考:出示文本,引导学生交流主题。
2.理解句意:引导学生在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引申义。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本义:用心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总是不开,最后还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根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引申义:比喻特意去做某件事不成功,却在无意之中成就了另一件事。这句诗出自《增广贤文》。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申义: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申义: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出自《孔子家语》。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本义: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出自《名贤集》。
引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本义: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它有多难。出自《警世贤文》。
引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熟读成诵:填一填。
有意栽花______,无心插柳______ 。
________利于病, ________利于行。
树欲静而______,子欲养而______。
常将____思无日,莫把____当有时。
书到用时______,事非经过______。
第 9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学案
语文园地 四
学案
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
2.交流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理解诗句和寓意的联系。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名言警句。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回顾总结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了解外貌和神态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难点】
结合古诗背景和诗意,理解借事物揭示品格的特点。
三、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课文:
2.摘抄你觉得开头和结尾好的段落(任选一个自然段自主分析)。
谈谈你的体会:
四、词句段运用
1.写写描写事物的诗句。
2.寓意连线。
竹 高风亮节,不屈不挠
梅 高雅傲霜、刚正不阿
菊 清高有节,宁折不屈
3.对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五、日积月累】
1.填一填。
有意栽花 ,无心插柳 。
利于病, 利于行。
树欲静而 ,子欲养而 。
常将 思无日,莫把 当有时。
书到用时 ,事非经过 _。
2.理解句意。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六、收获总结
学习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你的收获是:
【参考答案】
【词句段运用】
1.略。
2.
竹 高风亮节,不屈不挠
梅 高雅傲霜、刚正不阿
菊 清高有节,宁折不屈
3. 外貌和神态描写
【日积月累】
1.花不发 柳成荫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风不止 亲不待
有日 无时
方恨少 不知难
2.(1)用心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总是不开,最后还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根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2)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