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压强实验练习题
1.(2021·北京一七一中八年级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宇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的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程度来确定,运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分析比较图甲和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______两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2.(2021·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同学们利用海绵、小桌、钩码做了如图所示是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在实验过程中,根据______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图②④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当______ 。
3.(2021·北京·景山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用一只矿泉水瓶和一块海绵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A.B.C.D.
(1)实验时,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矿泉水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在图A、B、C操作中,观察图B和C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如果用石块替换海绵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如图D所示,你认为合理吗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4.(2021·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八年级期中)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___________。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_____ p' (选填“>”“<”或“=”)。
5.(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阳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的部分图片.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_______.
(2)小阳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 B′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___ 和_______共同决定的.
6.(2021·北京·北大附中八年级期中)用手边的铅笔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感到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2)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如图乙所示。则前后两次橡皮筋的伸长量 ___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如图丙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铅笔静止时,忽略铅笔的重力,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 ___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用力压时,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___________ 有关。
7.(2021·北京通州·八年级期中)小京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他把一根钢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面上。先在钢尺A点上放一个金属块,观察钢尺弯曲的程度,弯曲程度如图甲虚线所示;保持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变,将A点的金属块移至B点,观察钢尺弯曲的程度,弯曲程度如图乙虚线所示;最后,保持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变,在B点的金属块上叠加一个相同规格的金属块,观察钢尺弯曲的程度,弯曲程度如图丙虚线所示。
(1)根据小京甲、乙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根据小京乙、丙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8.(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______;
(2)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小东用手指无论是重压还是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侧液面都没有高度差。他判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装置调整好后,他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中液体的A、B两点处,乙U型管两侧液面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U型管两侧液面。他由此判断出A、B两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______p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此可以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4)他依次用A酒精、B植物油和C盐水替代水(),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上述三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在液体______中(填字母)。
9.(2021·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小阳用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作为探头)与U型管(作为压强计)相连通进行实验。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是重压还是轻压)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则说明该装置______(选填“漏气”、“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液面已有高度差,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进行调节。(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水
(3)小阳将装置调整好后,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的A、B两处,实验现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可以判断出A、B两处的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小阳又取了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A和B,将探头先后放入两种液体。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则可以判断出A、B两液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在图丙中,固定探头的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
10.(2021·北京·景山学校八年级期中)小明利用微小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______反映出来。
(2)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通过观察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4)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5)小明保持图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11.(2021·北京·北大附中八年级期中)小明同学利用微小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是重压还轻压)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则说明该装置______(选填“漏气”、“不漏气”);
(2)如图中微小压强计是通过_____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3)通过比较图中的A、B、C三图,实验中每次都将探头放入水中的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B.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产生的效果应该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C.用液体中假想的薄液片,来时究连通器原理
(4)通过比较图中的A、B、C三图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选填“相等”或者“不相等”);通过比较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通过比较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深度有关。
12.(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__________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真空罩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可以看到纸片______(“会”或“不会”)掉下,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凹陷 转换法 小 乙丙 受力面积 压力大小
【解析】
(1)[1][2]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采用了转换法。
(2)[3]分析比较图甲和乙的实验现象,压力相等,甲图中受力面积较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5][6]分析图甲、乙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分析图乙和丁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
2. 海绵的凹陷程度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
(1)[1]实验时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2] 比较图②④⑤知道,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②受力面积最小,海绵凹陷程度最明显,即压力作用效果最明显,故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海绵的凹陷程度 压力 不合理 见解析
【解析】
(1)[1]实验中,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矿泉水瓶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凹陷得越深,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2]图B和C两次实验中,受力面积不变,改变了压力大小,B中压力大,海绵凹陷得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4]实验中是通过海绵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若用石块替换海绵,由于石块太硬,不能显示出形变大小,则不能进行探究实验。
4.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解析】
(1)[1]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凹陷得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2]甲、乙两次实验的受力面积相同,乙图中小桌上增加了砝码,则增大了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海绵凹陷的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图丙和丁中,受力面积和压力都相等,根据p=可知,两次小桌对海绵或木板的压强相等。
5.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 受力面积
【解析】
(1)从甲乙两图中可以看出,不变的量是物体的压力,改变的是受力面积,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从丙丁两图中可以看出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改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变,所以进一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
6. 相互的 不相等 是 受力面积
【解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用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书,书做匀速直线运动,书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橡皮筋的拉力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摩擦力的大小判断橡皮筋的伸长情况;
(3)由铅笔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两手指的受力大小关系;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1)[1]手对铅笔尖施加力的作用时,手指受到铅笔尖的作用力而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2]用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书,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属于滚动摩擦,其他条件不变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的力小,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则橡皮筋的伸长量不同。
(3)[3]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铅笔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4]用力压时,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右边手指更疼),这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本题考查力的概念和压力的作用效果,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7.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位置也可)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解析】
(1)[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用钢尺的弯曲程度表示力的作用效果,是利用了物理上转化法的实验方法,甲图和乙图唯一的变量即是金属块放置的位置,实质就是金属块对钢尺施加的力的作用点发生了改变,钢尺的弯曲程度就发生了变化,即是压力的作用效果随着力的作用点改变发生变化,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位置也可)有关;
(2)[2] 乙图和丙图唯一的变量即是金属块的数量 ,实质就是金属块对钢尺施加的力的大小发生了改变,钢尺的弯曲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即力的作用效果随着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8. 相平 装置漏气 小于 液体深度 C
【解析】
(1)[1]图甲中的U形管是连通器的一种,当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
(2)[2] 小东用手指无论是重压还是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侧液面都没有高度差,可能是因为橡皮膜或者橡胶管漏气,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无法通过管内气体传递给管内液体。
(3)[3][4]探头在丙图中的深度比在乙图中的深度深,丙图中U形管的两边液面高度差比乙图的U形管的两边液面高度差大,说明
由此可得结论: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5]由 得,当深度相同时,盐水的压强最大,因此探头在盐水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9. 漏气 B 小于 小于 相等
【解析】
(1)[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若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漏气。
(2)[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液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3]由图,B处压强计高度差大于A处,所以pA<pB。
(4)[4]因为压强计所处深度相同,B中高度差大于A,根据p=ρgh,可知ρA<ρB。
(5)[5]由实验可知,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各个方向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相同,故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10. 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 不漏气 深度 相等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解析】
(1)[1]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反映了金属盒所在位置的压强大小,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表明金属盒所在位置的压强越大。
(2)[2]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漏气,则U形管中的液体将不能灵活升降;故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3)[3]图乙和丙中是同种液体,丙中金属盒深度更深,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更大,则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4)[4]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即深度相同,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即金属盒所在位置的压强不变,说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5]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须控制深度不变。小明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如图丁所示),则图丁中的液面会上升,即金属盒的深度增加了,而故小明的做法是不对的。
11. 漏气 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 A 相等 AE BD
【解析】
(1)[1]若压强计的有漏气的地方,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2)[2]液体压强不方便直接测量,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3)[3]通过比较图中的A、B、C三图,实验中每次都将探头放入水中的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也用到了这一方法;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用到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液体中假想的薄液片,来时究连通器原理利用了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
(4)[4][5][6]通过比较图中的A、B、C三图,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相同,可知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通过比较同一深度但不同液体的AE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通过比较同种液体但深度不同的BD两图,可知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深度有关。
12. 大气压 会
【解析】
(1)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客观存在;
(2)空气被抽出前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大于杯内的水产生的向下的压强,硬纸片不会掉下,空气被抽出前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几乎为零,远远小于杯内的水产生的向下的压强,硬纸片在上下压强差的作用下会掉下来.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