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6 13: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2能力与知识:
⑴ 分析理解木兰的形象。
⑵ 了解诗中详写略写部分,理解这首诗详略分明的特点。
⑶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⑴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感情。
⑵ 体验文中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思路
分析讨论木兰的人物形象;揣摩详略安排的方法及原因;复述课文;知道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疑点
本文主要是写木兰替父从军,为何略写的却是她血战疆场的情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诵读课文。
分析理解木兰的形象
教师提示: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给木兰建立明星档案怎么样?
请同学们带着给木兰建立明星档案的目的,自读课文。(提示,请结合预习提示以及课文下得注释先理解诗的内容,因为木兰的档案要根据诗的内容建立。)
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给木兰建立明星档案。
小组相互交流。(提示:交流时要说明理由:原文+解说。比如根据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以归纳出木兰的特长:英勇善战。)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建立的木兰档案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列出所建立的档案:
木兰档案
生活时代:南北朝 性别 :女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妙龄女郎
特长:英勇善战 性格:勇敢、坚强 、机智、聪慧
家庭成员:父母姊弟 最喜欢的生活: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
6、师生共同归纳木兰的形象
木兰是一位纯朴、善良、勤劳、温柔、勇敢、机智、坚强的古代巾帼英雄,她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和平。
三、了解课文详略处理的特点
1、提问:木兰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请简要概况。
板书:
出征前夕—— 从军生活——立功归来
2、提问:以上几部分详略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概况。
学生回答并明确:“出征前夕”详,“从军生活”略,“立功归来”详。作者这样处理主要想突出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这一罕见的事情,突出木兰的女儿身、女儿情、爱国情。
四、引导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1、教师点拨:《木兰诗》句式灵活,语言丰富多彩,既有朴素自然的口语,又有精练优美的律句;还运用了排比、互文、比喻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请同学们仔细的诵读全诗,找一找哪些诗句是“朴素自然的口语”,哪些诗句是“精练优美的律句”, 哪些诗句分别运用了“排比、互文、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并认真德体会它们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2、教师点拨:《木兰诗》塑造了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全诗感情基调是赞扬,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各种不同的表现,朗读时要注意揣摩。如木兰出征前要读出他复杂的心态,决定替父从军后要读出坚毅。出征前要读出什么(忙,全班齐读)?驰骋疆场,克敌建功要读出什么(英雄气概,男生读)?辞官还乡后要读出什么(兴奋亲切。女生读)?
3、复述课文,指导背诵。
五、扩展延伸延伸
1、这堂课,我们走进了《木兰诗》,走进了木兰,那么,如果我们走出《木兰诗》,(板书:走出《木兰诗》)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向木兰学习些什么?
2、“木兰”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替父从军”,我们已赋予她新的内涵,即“巾帼不让须眉”,从古到今,杰出的巾帼英雄还有许多,你能局一两个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